阿里山愛玉子
梅山鄉(xiāng)的瑞里、瑞峰及阿里山一帶是全臺主要的愛玉栽培區(qū),產(chǎn)量亦居冠。愛玉為?崎艑俚闹参,生長于海拔1000~1800公尺間的原始森林里,以大藤本形態(tài)攀附于成熟的大樹之上;一般愛玉除天然的以外,還分為野生、人工栽培二種,野生是利用人工將愛玉移至樹木裁培,而所謂的人工栽培是將野生的愛玉扦插在水泥椿上,產(chǎn)量以后者最大。愛玉雖為高經(jīng)濟作物,但栽種不易,且一年僅一收,盡管如此,梅山目前仍是全臺最大的愛玉產(chǎn)區(qū);然就品質(zhì)來說,阿里山一帶因地勢及氣候等天然條件極佳,因此所產(chǎn)的野生愛玉子最好。
愛玉所結(jié)的“果寶”是隱花果,由花托膨大而變成,真正的果實(即愛玉籽)則藏在隱花果內(nèi),采摘季約從10月到翌年3月。值得一提的是,愛玉為雌雄異株,制作愛玉凍的原料是采自雌株,然二者在外形上殊難分辯,雄果內(nèi)的籽料(雄花)白色如芭樂籽,真正的愛玉籽則是黃褐色的。
制作愛玉凍時,須將愛玉籽裹于紗布內(nèi),浸在冷開水里搓揉,這個過程稱作洗愛玉。洗時要注意水中不能有油性物質(zhì),也不能先加糖,否則是無法結(jié)凍的。除了上述傳統(tǒng)方式外,也可用果汁機,打2分鐘后再用紗布擠出。果膠擠出后,不久便會膠結(jié),成為黃色透明、滑嫩Q軟的愛玉凍,淋上檸檬汁,再鎮(zhèn)上冰塊,便是炎夏消暑的圣品了。
阿里山竹筍
林相豐富的阿里山區(qū),除了粗獷原始的闊葉林外,遍地可見成片的竹林景觀,且?guī)缀醢_了臺灣所有竹子的品種,因此竹筍可謂是阿里山區(qū)最具代表的特產(chǎn)之一。包括孟宗竹、桂竹、麻竹、石竹、箭竹、以及少量觀賞用的四方竹,一年四季都有各種竹筍可嘗,許多度假山莊及山野小館,也都推出各種竹筍菜肴。
春天是品嘗鮮嫩孟宗竹筍的最佳季節(jié),產(chǎn)量以竹崎最多;春末則有廣泛生長的桂竹筍,及分布在塔山一帶的箭竹筍;到了夏初,則有麻竹筍、石竹筍上市,是阿里山最普遍的竹筍;而盛夏也有涼拌佳品的綠竹筍;秋冬仍有孟宗筍及麻竹筍。此外,經(jīng)過脫水、腌、醬、漬處理的竹筍、筍干等加工食品,是許多游客到訪阿里山,必定不會錯過的地道特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