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墓 未有盡期
。玻笆兰o上半葉,洛陽衰頹到了極點,人口不足10萬,百業(yè)凋敝,民不聊生。
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洛陽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建設。第一拖拉機制造廠、軸承廠、礦山機器廠等現(xiàn)代化工廠先后在洛陽興建。千古名城又有了興旺之象,但開發(fā)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隨之出現(xiàn)。這些后來支撐起現(xiàn)代化洛陽城的大型企業(yè),首先面臨選址的問題,因為洛陽地下幾乎處處有古墓。第一拖拉機制造廠最初選址于漢魏故城一帶,但在國家文物局干預下,后來放棄了。其后為了避開隋唐故城等遺址,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又先后數(shù)易其址,最終建在了文物古跡相對較少的澗西。應該說,建國之初,洛陽的城市布局是謹慎而合理的。
但后來在洛陽的建設中出現(xiàn)了一些有爭議的情形,比如洛陽玻璃廠進入隋唐故城的宮城區(qū),至今仍被有的學者認為是洛陽城建史上最大的失策。
對抗和爭執(zhí)在洛陽文物工作者與某些漠然的施工者中始終存在。黃明蘭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洛陽學習大慶經(jīng)驗,用爆破法鑄樁建房。這辦法進度快,但只適合北大荒的大慶,卻絕對不適合古都洛陽。當時學大慶很時髦,沒人敢反對,但深知洛陽地下到處是寶的黃明蘭不得不站出來。“我們努力了三年,市里才下文禁止在洛陽用爆破法施工!”
那時沒有文物法,黃明蘭等人只能到處跟人家說好話。“聽說哪兒要建房、要爆破,就連忙趕過去。有的地方已經(jīng)鉆好了洞,放好了炸藥,我們只有求人家停下來!”有一次,在洛陽西工的一個工地上,黃明蘭說服人家取出了放好的炸藥。結果在這里出土狩獵紋銅壺兩個,屬國家一級文物;編鐘一套,鉛俑兩個,也是國家一、二級文物。黃明蘭把施工者叫過來,讓他看:“如果你爆破了,這些都沒有了!價值連城!”
50多年來,配合城區(qū)建設,文物工作者在洛陽發(fā)掘了100余處文化遺址、五大古都遺址和上萬座古代墓穴,出土了三四十萬件珍貴文物。(圖4)“有的時候,每天都要往庫房拉幾車。”黃明蘭說,他經(jīng)手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玉器不計其數(shù)。有一次郊區(qū)西馮莊一老太太家打窯洞,挖出來銀瓦一個,重三四公斤,金磚11個,每個半公斤多。“我一個人跑去,把金磚銀瓦裝到小書包里交到了銀行。”
“那時候老百姓真忠厚,一宣傳政策,不要錢就給我們了,現(xiàn)在可不中了!”黃明蘭很感慨。這些年,洛陽盜掘古墓之風又有抬頭之勢,考古工作者對此憂慮不已。
在邙山上采訪的時候,有人告訴記者,秋莊稼旺盛的時候,很多人拿著洛陽鏟在地里找墓。這些人白天找了墓,晚上就來盜掘。
蘇健是位退休的文物工作者,如今他是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文物鑒定委員會成員,工作是給追回的被盜文物做鑒定。蘇健說,沒想到這工作很忙,每月都要去幾次。“有時候東西有幾汽車之多,我們要一件件鑒定、登記,去一回忙活幾天!”
蘇健說,雖然有邙山古墓“十墓九空”的說法,但有的地方還有成片的墓沒被盜過,就是被盜過的也可能沒被盜凈。所以對古墓的保護在洛陽仍是一件任務重、意義大、困難多的工作,很多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