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祠中有“五大奇觀”,如今仍保存良好,令人向往。
一是樹奇。廟前有一古樹,枝葉茂盛,如傘似蓋,綠蔭濃郁。相傳,一千多年前,劉、關、張三人在驛站居住時,經常把馬拴在此樹下,從此這棵樹自主干向上的枝椏處卻長出了三個不同品種的分支樹木,即松、柏、檜。松柏檜向空中延伸生長,呈鼎立之勢。有趣的是,此樹半腰處如今還留有一栓馬紋癤,頗如幼獅頭像,煞是生動。雖然三種樹木品種不同卻常年如一,相擁相環(huán),同綠同壯,親密無間。當地人說此樹象征桃園結義的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故稱其為“三姓樹”亦稱“三姓柏”。并有詩為證:
張公祠前三姓樹,老樹虬枝永常綠。
桃園三英劉關張,永結同心賜民福。
二是石奇。山門內東、西墻壁上,各鑲嵌著一塊青石,東為雨石,長85.7公分,寬74公分。西為風石,長63.5公分,寬47公分。二塊青石有預測陰、睛、風、雨之靈驗:如果石上潤濕,則天將下雨;若光滑干爽,則必為睛天;如現云紋狀,則定有風暴。因此,對“張飛風雨石”的奇異現象當地人認為是張飛恩賜給許都人的寶物,所以素有“欲知風雨事,請看風雨石”之習慣,既神且靈。傳說,赤壁大戰(zhàn)時,諸葛亮借東風就是憑借張飛送去的這個“風雨石”。
三是廟門奇。廟門建筑奇巧,廟門即是山門,山門又是寨門,還是道教中的洞天門。外看是廟樓,內看,上既是門樓又是戲樓,一樓三用,取其“三結義”之意,人稱此設計應是魯班再世之作。
四是碑奇。張公殿前立有明、清兩通地震碑,詳細記載了明清時期在許昌發(fā)生的二次地震狀況,包括震時、震感、破壞程度等等,是研究許昌地震的珍貴資料。
五是磚奇。祠內漢磚約4000多塊,而每塊磚的圖案竟然毫不雷同,花、草、魚、鳥、云、龍、鳳等,條紋精美,是漢磚中的珍品,具有觀賞與考古研究等價值。
現在張公祠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靠這“五奇”。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