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的“大臣之風”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4/3/19 9:41:3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中國古代有“文彥博數(shù)豆”的故事,說的是少年文彥博為自己準備了兩個罐子,做了錯事就在一個罐中放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個罐中放紅豆,天天檢查紅豆和黑豆的數(shù)目,日積月累,紅豆越來越多,黑豆卻幾無增長。這說明,文彥博從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和修養(yǎng)。后來,他輔佐北宋四朝皇帝,出將入相50年,始終坦誠、謙讓、寬厚、包容,獲得上下一片贊揚之聲,成了一代名相。不過,這位名相清白一世,卻曾經(jīng)被人以走“夫人路線”為由彈劾,如同白璧之瑕,留下“污點”。
文彥博(1006年~1097年),字寬夫,介休人,進士出身,歷任知縣、監(jiān)察御史、樞密直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樞密使。宋慶歷八年(1048年),43歲的文彥博被宋仁宗提拔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出任宰相。而御使狀告文彥博,就是因為這個宰相的任命。
據(jù)同時代詩人梅堯臣所作《碧云騢》記載,宋仁宗時,張貴妃的父親曾是文彥博家的門客。張貴妃為了鞏固自己在后宮的地位,主動結交文彥博,對他以伯父相稱,以便在皇宮爭寵中獲得更多的外力支持。張貴妃既然認了文彥博做伯父,當然得為這個伯父的升遷獻計出力。文彥博當時是樞密直學士、成都知州。有一次,臨近上元節(jié)了,張貴妃示意文彥博進獻燈籠錦。蜀錦天下聞名,尤以成都燈籠錦為最,此錦紋樣以燈籠為主體,配飾流蘇和蜜蜂,喻義“五谷豐登”。張貴妃一聲招呼,文彥博馬上安排人加班加點,趕在上元節(jié)前把燈籠錦制成,并送達京師。
到了上元節(jié)那天,張貴妃特意穿著燈籠錦做的衣服去見宋仁宗。宋仁宗驚呼:“何處有此錦?”張貴妃回答說:“這是讓成都文彥博織來的,他曾與我父親有舊,故以伯父相稱。不過,我怎能指派朝廷大臣呢?是文彥博主動織來獻給陛下您的。”宋仁宗頗為高興,從此開始留意文彥博。不久,宋仁宗就把文彥博調回,出任樞密副使,隨后重任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宋慶歷七年(1048年)冬,貝州王則起義,朝廷派樞密直學士、左諫議大夫明鎬率軍剿匪。過了兩三個月,賊依然未被剿滅。宋仁宗因貝州離京較近,深為憂慮。一日,他在后宮自言自語道:“執(zhí)政大臣無一人為國家分憂者,日日上殿無有取賊意。”此話恰被張貴妃聽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她立刻讓人交代文彥博,明天上朝如此這般。第二天,文彥博果然主動請纓,宋仁宗大喜。宋慶歷八年正月,文彥博以參知政事兼河北宣撫使,掛帥去貝州平叛。不過,當文彥博趕到貝州之時,明鎬已攻破貝州,平定了起義。捷書剛至,宋仁宗立即任命文彥博為宰相,明鎬也被提拔為參知政事。然而,事過3年后,監(jiān)察御史唐介卻連連上章彈劾文彥博,說他用燈籠錦賄賂張貴妃,才當上參知政事,在平定貝州戰(zhàn)斗中搶了前帥明鎬的功勞才得以升遷宰相。這次彈劾在朝廷上下鬧得沸沸揚揚,其結果是以文彥博貶至許州、唐介貶至春州收場。
然而,在遭到唐介彈劾的前前后后,文彥博始終沒有任何辯解。不但如此,后來還發(fā)生了一件讓人對文彥博更加刮目相看的事情。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思賢心切,起復文彥博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然而,文彥博卻上書宋仁宗說“唐某所言,正當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請求宋仁宗起復唐介。于是,唐介被提拔至潭州通判,隨即復為監(jiān)察御史。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唐介被重任為參知政事,與文彥博一同為宰執(zhí)大臣。兩人“相知為深”,關系融洽如知己。
從遭彈劾、被貶至起復過程中的表現(xiàn)來看,文彥博堪稱謙謙君子。文彥博面對唐介的彈劾,不但沒有爭辯,而且坦言對方彈劾的事情有屬實之處,甚至為對方的前途鼎力相助,雍容大度,這就是他能輔佐四位皇帝、出將入相50年、高位善終的根源所在。《宋史·文彥博傳》說他“立朝端重,顧盼有威,遠人來朝,仰望風采,其德望固足以折沖御侮于千里之表矣。至于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是十分公允的評價。
(作者:晏建懷 責任編輯:劉懿鑫)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