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縣的盤古廟會自始至終都籠罩著濃郁的神話色彩。廟會上的每一種祭祀活動,都有相關的神話傳說在當?shù)亓鱾鳌C磕甏禾欤P古山一帶的人們都要祭祀盤古,祭祀盤古的時間是農(nóng)歷的三月三日,俗稱盤古會,一般持續(xù)5天。大會期間,各路善男信女以響器為前導,抬著貢獻給盤古爺?shù)恼i整羊等供品,一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爬到山頂盤古寺。廟會期間,盤古大殿前人們用磚砌了一座大約有一間房大小的"香爐",專供善男信女焚燒香表。香爐根部,留有數(shù)十個方孔。方孔有兩個作用,一是為了通風,使香火更旺;二是可以從孔中扒出香灰,供人們燒雞蛋和烤饃用。當?shù)仫L俗:吃了盤古爺?shù)钋跋慊覠斓碾u蛋,可以治百病,辟邪惡,去災禍。上山祭祖的人,除帶香表、鞭炮、供品外,還要用布兜或提籃帶上一些雞蛋。雞蛋燒熟后,有的當時剝皮食之,有的小心翼翼地拾入籃子,帶回家去。據(jù)說盤古爺把靈氣附在雞蛋上,有病可以治病,無病可以健身,在人們看來,既然盤古爺能夠開天辟地、繁衍人類,那么驅除疾病、保佑福祿等區(qū)區(qū)小事更不在話下。盤古廟會祭祖活動一般是有組織進行的。盤古山周圍分為四大域,各有域長。每年三月的朝祖會由四域長輪流主持,擔任會首。會首負責會期的治安秩序,香火收入的使用、戲班安排等重大事情。盤古山周圍群眾之所以將盤古奉為至高無上的神靈,除了盤古有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人類的偉大功業(yè)以外,還因為盤古是庇護他們安居樂業(yè)的保護神。他們祭奉盤古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是祈雨、求子、保平安。傳說中盤古爺有行三場私雨的權利。所以,百姓需要雨水的時候,只要向盤古乞求,盤古就能滿足人們的心愿。當?shù)厣矫裰羞有一種說法,盤古爺愛干凈,三月三廟會以后下一場洗山雨,沖沖人們留在山上的污穢。廟會期間人們之所以向盤古求子,也是因為盤古爺盤古奶捏泥人繁衍了人類。

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共三天)是
道口傳統(tǒng)的火神廟會,也是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同時也是華北地區(qū)“正月最后一個廟會”此時,你游覽道口鎮(zhèn)的古老街道和武館會社,會發(fā)現(xiàn)北方的廟會和南方的集市雖然都具有市場交易的功能,但北方的廟會文化功能更強。居住于古城區(qū)的安先生告訴筆者,道口鎮(zhèn)共有“三關六鋪”九大會社,分文會、武會兩種,每年的火神廟會期間,各個會社都要操起鑼鼓家什,拿出踩高蹺、舞獅子、跑旱船、背閣、抬閣、扭秧歌、武術表演等看家本領上街“過招”,方圓上百里的百姓前來助興,道口鎮(zhèn)到處人山人海,除了外地觀眾都是演員,男女老少齊上陣,載歌載舞慶盛世,大家臉上的化妝、身上的服裝無不體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特色。其情其境堪稱中特色的狂歡節(jié)。廟會的看點值得一提的是,高蹺最出名的是道口鎮(zhèn)河西的高蹺了,光高蹺腿就有2米。然后還有一個巨大的麒麟,需要兩位力量較大,經(jīng)驗豐富的人才能默契的舞動,這里有珍稀的大弦戲、大平調(diào)等地方劇種,大弦戲被列入了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據(jù)史料記載,大弦戲起源于唐宋時期的宮廷戲,樂器多用大銅器,鑼鼓鏗鏘,曲調(diào)高昂,頗有上古遺風。明朝時期,這里即有大弦戲班。道口秧歌也被列入了第一批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