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廣州幾家旅行社發(fā)布消息稱泰國游一切照常未受示威游行影響;8月30日,同樣是這幾家旅行社,發(fā)布消息稱除了交通有點擁擠外,泰國游未受影響;而8月31日,從泰國傳出消息稱,泰國南部普吉機場已有大約1.5萬名乘客滯留,其中至少有300人是來自中國的游客。
深圳大學旅游科學研究所所長郁龍余教授認為,頻繁的旅游事故已經為國內旅游業(yè)敲響了安全警鐘,旅游預警機制不能由以商業(yè)利益為主的旅行社來提供,政府應該牽頭做這件事情,他建議——
利益掛帥旅行社故意隱瞞?
“旅行社行業(yè)非常脆弱,每次災難面前,旅行社都備受打擊,比如非典時,旅行社干脆全體放假。”廣州旅游業(yè)界一位資深人士說,世界各地發(fā)生的災難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旅行社的生意,如果旅行社發(fā)布安全警告,可能市民不敢出游了,旅行社的生意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當危險發(fā)生時,是旅行社故意隱瞞還是另有他因?某旅行社負責人否認了故意隱瞞的說法,他告訴記者:“我們也很難全面了解當地的情況,因為每個領隊的活動范圍僅僅局限在旅游線路行程之內,對于行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
他說,目前各大旅行社獲取旅游目的地信息的途徑主要通過當地的新聞報道或地接社的說法,不排除一些地接社為了經濟利益而“混淆視聽”。
專家建議政府牽頭發(fā)布信息
“現在去泰國即便是沒有生命危險,也有諸多不便。”在媒體工作的劉小姐說,“比如交通擁擠,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一些景點可能看不到。”家住天河的周小姐認為,如果能夠證實旅行社在知情的情況下而故意隱瞞,無論發(fā)生災難與否,旅行社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郁龍余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旅游目的地預警信息單純由旅行社來提供,顯然其準確度不高。因此,旅游主管部門應起到一個信息平臺的作用,以便還游客一個知情權。否則,游客很難全面了解目的地的安全信息,游客的旅游安全也很難得到有效保障。”
據了解,國外都有一套完善的旅游信息機制,無論是全球各地發(fā)生的自然災害還是社會動亂,政府部門都會發(fā)布及時提示。但目前國內除了國家旅游局會時不時發(fā)布一兩則旅游提示外,所有的旅游警示都是由旅行社提供,在商業(yè)利益面前,旅行社發(fā)布的信息很難說沒有水分。
郁龍余介紹說,政府部門牽頭所建立的預警信息平臺不僅可提供目的地信息,還能提供緊急救援服務,是事關旅游安全的一攬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