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戰(zhàn)國末期,秦國崛起,東進中原,占領了周王室 的舊地滎陽,陳兵于韓國邊境,韓國危在旦夕。韓醒惠王設“疲秦之計”,想誘使秦國將人力財力用于大興水利,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派遺鄭國星夜兼程,趕赴秦國,給秦王蠃政獻上一條“富國強兵”之策:鄭國對秦王說,水害與水利本為一體,有水害需當治理,無水害可興辦水利。堵和疏的辦法,固然得之于治理水害,但是,同樣可以用于修堤筑堤渠,引水澆灌。
秦國無水患可治,卻可大興水利。關(guān)中沃野千里,祗是雨水太少。關(guān)中東部是渭 洛二水入河處,三水交匯,地下水位高,一經(jīng)蒸曬,地面出現(xiàn)鹽鹼,百里茫茫,寸草不生。如果能修一條長渠,引涇水灌溉,干旱自然解決。時值關(guān)中連年干旱,軍用糧草供應不足,秦兵無法繼續(xù)東進,秦王正為糧草而苦惱,鄭國之策正中下懷。秦王求利心切,不惜耗費巨大的資財,選精壯勞力,投入引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