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風(fēng)物之外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4/12/29 9:34:0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豫北焦作是我老家。如今,知道焦作的人少,知道云臺山的人多。其實焦作除了云臺山,還有許多風(fēng)物頗有趣味和意韻。比如博愛的青天河和靳家?guī)X,比如溫縣的太極拳圣地陳家溝,還有沁陽的朱載堉紀(jì)念館。哪個地方扎下去,都夠琢磨很久。不過話說回來,縱使萬紫千紅,到了筆下也只能說出一枝半葉——這么單薄的筆,能繪的不過是一張大畫的邊角。聊以自慰的是,作為本地土著,我和那些走過路過的外地朋友不同,能感受到的東西也許都在風(fēng)物之外。
三種瀑
有山不可無水,山若無水便呆。云臺山里的水是一大妙處,真可謂五步一潭,十步一瀑。“媚陽照時,千點碎銀涌波;樹影蔽處,萬粒寶石鋪翠。”我竊以為,這樣的形容對于云臺山的水而言是不過分的。
山內(nèi)有兩條溝,一曰老潭溝,一曰小寨溝,在整個景區(qū)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水是山魂。而瀑,則是水的高潮。在小寨溝諸多的瀑布中,有一瀑名叫“丫字瀑”,顧名思義,這個瀑布呈丫字形,由兩條溪流匯合而成,然后自山崖跌下,聚為深潭,潭水溢滿,緩緩流出,再被石群分割成一道道的溪流。這個瀑布亦有人稱之為“友誼瀑”,取其志同道合之意。我覺得不妥。若是志同道合,那后面的分支又如何解釋?據(jù)我所想,也許稱之為“愛人瀑”更為合適。溪流匯合的過程,仿佛是兩顆清亮的心在戰(zhàn)栗著走近,然后,他們終于親吻。極度的激情在此刻膨脹為瀑布,轟轟作響,震耳如雷。然后,他們進入深潭,開始了最平凡不過的生活。起初,這種生活似乎還讓他們覺得不適應(yīng),他們不時翻起著小小的浪花,后來,他們明白了,生活就是這樣。他們獲得了真正的平靜,而以前不曾體會到的那些陳酒一樣的甘美,便一點一點溢到了他們的唇邊。
——你還在問后來分開的那些細(xì)小的溪流嗎?那是他們的孩子啊!
老潭溝里有一個瀑布則是景區(qū)里所有瀑布中知名度最高的,曾經(jīng)天天在中央電視臺午間時分的《天氣預(yù)報》節(jié)目中露臉,人稱之為千尺瀑,高314米,據(jù)說是全國單級落差最高的瀑布。家鄉(xiāng)有一個傳說:一位善良的龍女為解救豫北民間干旱之苦,違犯玉帝之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在此棲身。山泉有知,感其深情,遂匯流成溪,溪又成河,從千尺絕壁垂下,注入潭中,供龍女憩息安臥,此瀑遂成。
“這是一個平庸的傳說,配不上這個瀑布的境界。”一次筆會上,一位文友在撲面而來的細(xì)碎瀑雨中,淡淡地對我說。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
“你認(rèn)為這個瀑布有什么境界?”我問。
他沒有回答。
不久,我在報紙上讀到了一首詩,是他為這個瀑布而寫的:
從比所有瀑布更高的高度
瀑下來
每高出一分
就需要有高出一分的膽魄
與其在云的隊伍里
做優(yōu)雅的過客
不如從絕頂危崖上瀑下
走一條驚世駭俗的路。
后來聽說,他果然驚世駭俗了。他辭掉了讓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浪跡天涯。有時候在繁華大都市的街道邊默坐,有時候到千年古寺里悟禪。沒有一個朋友知道他固定的地址和確切的消息。
我不想評價他的選擇。只是,每次看到千尺瀑,我都在心里把它叫作“詩人瀑”。
再澎湃的瀑布,也有枯竭的時候。有一次進山,正值春季,屬枯水期,于是便看到了很多枯瀑。昔日所有的靈動和鮮活,都已經(jīng)凝固在了紫色的巖石上。
我頓時覺得,整個山都老了。而往日里張狂激揚的瀑布,此時也像一個安詳?shù)睦先恕N衣負(fù)崦俨紱_刷留下的一道道痕跡,像撫摸一個老人的皺紋。一切都寂靜著,沒有語言。老人瀑在我的摩挲中,變得柔順猶疑,溫厚可親。
她的怒吼呢?
她的大笑呢?
她的高傲呢?
她的長吟呢?
現(xiàn)在,這一切青春特征好像都成了過眼煙云,可是,誰能否認(rèn)她擁有過這一切?
她是枯瀑。
她還是瀑。
她具有瀑的另一種美。像所有親愛的老人,擔(dān)當(dāng)?shù)闷鹑藗兊淖鹬睾途匆狻?
枯瀑是唯一讓我落過淚的瀑布。
兩塊石
在小寨溝和老潭溝里,每一條溝都有兩種路可走,一種是旱路,一種是水路。游人多喜歡走水路,我也是。
在小寨溝的水路里,有一塊巨大的斜石,20余米長,10余米寬。它龐大的身軀靜靜地躺在汩汩的水中,似乎這淺淺的浴池永遠(yuǎn)不能讓它洗得過癮。
不知道這塊石是怎么落在水里的。它露出的一面是斜的,大約和地面呈40度角。修路的工人因勢取材,在上面鑿出了一道階梯式的石徑,供游人通行。石雖然是斜的,但石徑很平整,走在石徑上十分穩(wěn)妥。
一次,我坐在斜石上休息,聽到身邊有游人議論自己的弟弟因犯罪而入獄的事:“我家的家風(fēng)你是知道的,不知道怎么會出來他這種人。”
“是啊,真是奇怪。”旁邊的人也附和道。
我忽然覺得十分可笑。難道某個家庭的家風(fēng)好,家里人就一定不會犯罪嗎?有太多的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未來道路和家庭背景沒有什么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就像這塊斜石,它是斜的,但并不妨礙在上面修正路。而平坦坦的大道上,也不難看到有人跌跤。
也許,問題的關(guān)鍵并不在于路,而在于腳。
小寨溝里,還有一塊蝴蝶石。蝴蝶石真的是名不虛傳,栩栩如生。一雙三四米寬的翅膀翩然舒展,誘得不少游人在蝶翅間留影。
這個也是有傳說的。據(jù)說是一個蝴蝶仙子愛上了一位云臺山的樵夫,便下凡與之結(jié)為了夫妻,后來被玉帝貶為平民,倒也成全了她一段人間之愛。后來,樵夫在一次打柴的時候失足掉下山崖而死,蝴蝶仙子傷心欲絕,便墜崖殉夫。因為她仙緣并未全了,所以死后也不是血肉之軀,便化成了這塊蝴蝶石。
聽到這個傳說之后,總有人嘆息:“這個蝴蝶命太苦了。”
也總有人反駁這種嘆息:“苦什么?她追求愛情,結(jié)果得到了。又想和愛人長相伴,也做到了。之前是仙,享受過天堂之樂。最后是石,棲息在這幽美之地。她還有什么不知足嗎?”
這種單純的對話總讓我不由地微笑起來。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去為他人的悲喜定論,固然是出于善良的關(guān)切,可又何嘗不映襯著個體的狹隘呢?在人們的議論中,這只蝴蝶是雙色的。其實,這只是說明人們的議論是雙色的,與蝴蝶無關(guān)。
沒有人知道這只蝴蝶。
正如,沒有人知道你自己。
幸福的白鶴松
河南沁陽是大詩人李商隱的故里,我來這里已經(jīng)兩次了。說來慚愧,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李商隱,而是神農(nóng)山。神農(nóng)山據(jù)說是炎帝神農(nóng)氏辨五谷、嘗百草、設(shè)壇祭天的地方,對于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源有著重要意義。——說來還是慚愧,神農(nóng)山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與此無關(guān)。
我惦念的,是白鶴松。
先說白松嶺。白松嶺是神農(nóng)山的山脊,連接著最高的幾個山峰,脊勢如同一條游龍,蜿蜒陡峭。一塊塊危巖累石摩肩接踵,像是人工堆砌而成的盆景假山。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它非常窄,窄到在狹隘的山脊上,人與人相逢必須得側(cè)身而過。從下往上看,嶺如刀鋒。人在上面,如同在鋒刃上行走。這樣狹小的領(lǐng)地,都是石的世界。若是有土,大約最多只能占百分之一,甚或更少。能供樹扎根的地方,可憐得無法想象。
但是,白鶴松就生長在白松嶺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白松嶺上的白鶴松共有16000多棵。據(jù)說生長在白松嶺這樣的懸崖峭壁,白鶴松需得3900多年才會出現(xiàn)白皮。白鶴松就在這里扎下了根,站住了腳,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粗巖礪石間,它們軀干虬枝,盤根錯節(jié),如一幅幅蒼勁的畫。
不過,它們堅韌固然堅韌,頑強固然頑強,甚至還可以擔(dān)當(dāng)?shù)闷鹩⑿鄱帧?墒,漫漫的寂寞和濃濃的孤獨是難免的吧?凄涼的煎熬和無奈的困守也是必有的吧?高貴固然高貴,卻是失意的高貴?删垂倘豢删,卻是落難的可敬。因此,說實話,我總是有些為它們難過和委屈的。
忽然想起上次我來神農(nóng)山看它們的時候,是秋天,滿山紅葉,如霞似火。它們在凜凜秋風(fēng)中陪襯著紅葉,恬淡安寧,卻似乎是幸福的。又想起沁陽市委宣傳部的朋友送的關(guān)于白鶴松的一些圖片資料,覺得它們什么時候似乎都是幸福的。有風(fēng)時是風(fēng)松,有霜時是霜松,有雪時是雪松。雨中的白鶴松也別有一番韻味:松葉更加青翠,松皮更加潤澤,山中一段雨啊,偶爾一碰,便是它們的樹梢百重泉……它們像在進行集體沐浴。而在乾清坤寧的時候,它就是最本色的白鶴松自己。一年四季里,它就這么迎送著云嵐霧影,游人匆匆,用鐵打的營盤,看著這滿世界流水的兵。
突然想與白鶴松私語一番。
白鶴松,你喜歡住在這高山之上嗎?
——我們都是命運之子。孩子不能不喜歡自己的母親。
你給人的感覺似乎很幸福。
——是的,我很幸福。
為什么能感覺到幸福?你得到的是那么少。
——那么你覺得我得到什么才應(yīng)該感覺到幸福?
我沉默。覺得自己的發(fā)問是那么愚蠢和惡俗。
——其實,我什么都有。有陽光,有空氣,有土壤,有石頭做親人,有小鳥做朋友,還有同舟共濟的愛情,還有信念、希望、意志和夢想……這些都是幸福的要素,我怎么會感覺不到幸福呢?
我依然沉默。對話無法進行下去了。我明白自己和白鶴松的境界相差太遠(yuǎn)。如同山頂之于山腳。
是的。它是該幸福。是真正的幸福。因為它擁有的是那么多。任何事物對它來說都是幸福的載體。陰雨連綿的時候,幸福就是雨珠。大雪紛飛的時候,幸福就是雪色,月光融融的時候,幸福就是月華。星辰明媚的時候,幸福就是星輝……這些都是大自然與生俱來的恩賜。然而我們這些愚昧的人和愚昧的心,有多少懂得為之感知和感恩呢?讓我們盲目的,從來都是有價的珠寶。有多少人明白,最值得珍愛的東西,只要讓心睜大眼睛就可以看見?如同我們擁有的雙手,擁有的大腦,擁有的健康,擁有的信念,擁有的歷史,擁有的青春,擁有的善良,擁有的悔悟,擁有的失敗,擁有的驕傲,以及我們正在擁有的所遺憾所不滿足甚至所痛恨的一切一切。這些樸素而博大的擁有,都是我們存在的前提,因有了她們,我們才能夠撒下生命小小的種粒。
是誰說的話讓我那樣喜歡?——“世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認(rèn)識到了這一點,無論生活在哪里,免費的幸福便都豐盈了肺腑。
神農(nóng)山里,我和白鶴松一起慢慢地呼吸。有風(fēng)吹來,松濤陣陣。我只覺得滿山滿谷都是幸福。
大茶
經(jīng)常會收到山南海北的朋友贈送的各種各樣的茶:普洱、鐵觀音、滇紅、白毫、銀針、龍井、凍頂烏龍,更不用說河南本土的信陽毛尖,乃至豫北老家的金銀花茶、薄荷茶、冬凌草茶……其中有一種茶,是我生命里最早的茶,那就是武陟油茶。
小時候,我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趕集。趕集的最大一個目標(biāo)就是一碗武陟油茶。一個古色古香的大銅壺,口小肚大,壺身用棉布一圈圈地緊緊裹束著,側(cè)邊伸出一個長長的龍形壺嘴。兩毛錢一碗。喝茶的人來了,賣油茶的老漢便微微傾斜壺身,把油茶倒向備好的粗瓷藍(lán)邊兒碗里,一邊倒一邊悠悠地喊:“一碗油茶喝得香——”如果食客是三三兩兩或者成群結(jié)隊廝跟來的,他就會連著喊:“兩碗油茶喝得香——”“三碗油茶喝得香——”有一次,我手里的零花錢闊綽了一些,有了三毛錢,就要了一碗半。到那半碗的時候,老漢接了那一毛錢,卻給我續(xù)了滿滿一碗,邊倒邊喊:“兩碗油茶喝得香,閨女能吃長得胖——”
油茶名茶,其實按現(xiàn)在的標(biāo)準(zhǔn)來看,并不是茶。說不是茶,名頭卻到底是茶。只是這茶的味道實在是夠豐富夠厚重:主料是小磨香油炒熟的面粉,又含有些許淀粉、花生、芝麻、核桃、懷山藥。作料里又有茴香、花椒、肉桂、丁香、砂仁等多種香料。制作過程我沒有見過,據(jù)說是先把面粉蒸一下,芝麻炒熟,花生油炸好做成花生碎,核桃仁也碾成小顆粒,然后再放上作料把面粉和配料一起炒制,要炒上三次才能做成香噴噴的油茶面。茶面既成,用開水沖拌或者在鍋內(nèi)像粥一樣煮熟皆可。
說到底,這油茶的本質(zhì)就是粥,類似于南方的黑芝麻糊或者藕粉。南甜北咸。到了北方就成了這因地制宜的咸粥。對于這油茶,武陟坊間有著如此傳說:《天仙配》的男主角董永是武陟人,即油茶的創(chuàng)始人。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被王莽追殺到武陟,在沁河灘遇到董永,董永智救劉秀,又請他吃飯,不巧七仙女去走娘家,董永廚藝生疏,就胡亂用所有的食材做了一鍋咸粥給劉秀吃,這便是最初的油茶。劉秀餓極,食之頓覺得是絕頂美味,賜名油茶。后來每天必喝油茶,并做廣告曰:“一天不喝心發(fā)慌,兩天不喝沒主張,三天不喝身子晃,不喝油茶沒力量……”這廣告實在是富有野意和妙趣,卻也似乎當(dāng)不得真。相比而言,如下這些官方定論就顯得很是權(quán)威:油茶已經(jīng)有2000年的歷史,秦時稱甘繆膏湯,漢末稱膏湯枳殼茶,唐代始稱油茶,沿用至今。
不過,從坊間的傳說里,我倒是堅定不移地確認(rèn)了一點:油茶起源于戰(zhàn)爭。自古以來,中原逐鹿,兵禍頻頻,戰(zhàn)亂無數(shù)。民以食為天。農(nóng)民不能在家里的餐桌旁安靜而食的時候又該如何呢?就只能把食物做成干糧。這以炒面為主料的油茶就是最好的干糧。帶上它,走到哪里都可以活命,都可以繁衍生息,薪火傳承。
一碗油茶2000年。2000年來,這油茶順著一代代人的喉嚨,一直走進我的口腹,讓我終于知道:這茶,是餐,是粥,是飯。所以這茶絕不同于那些青枝綠葉上采擷出來的薄片。
這茶,是大茶。
從這個意義上講,油茶實在不必借重于劉秀之類的皇帝也為自己鍍金,它是不是宮廷貢品也根本都無所謂。忽然覺得:老百姓就是那裝油茶的大銅壺,這大銅壺,深不見底。而油茶一直都在這大銅壺里香噴噴地滾熱著。只要有銅壺在,油茶就在。這比什么都根本,也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 責(zé)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