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河洛】邙山客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4/12/24 16:52:09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沈佺期《邙山》 北邙不種田,但種松與柏。松柏未生處,留待市朝客。 ——沈千運《古歌》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兩句詩,很形象地說明了人生的短暫。
唐代詩人沈佺期和沈千運對“遠行客”有具體的認知——他們將“北邙山”與“市朝客”相結合,即“邙山客”。 俗語“生在蘇杭,死葬北邙”,說明邙山乃風水寶地,自漢代以來公卿貴族多葬于此。詩人沈佺期和沈千運分別寫有《邙山》和《古歌》,內容都和邙山有關,但是表達的內容有所不同。
這種不同要從二沈的不同境遇說起。沈佺期(約656—約715),相州內黃(今安陽市內黃縣)人,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進士及第,由協(xié)律郎累遷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后復職。唐中宗即位,沈佺期因諂附張易之,被流放公式(huān)州(今越南榮市);神龍三年(公元707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
從上可知,沈佺期年輕時考中進士,后來做大官,遭遇過官場“過山車”,對官場有著深刻的認識。 沈千運(713—756),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家居汝北(今平頂山汝州),屢次應舉不第。沈千運一生落拓,曾感懷賦詩曰:“圣朝優(yōu)賢良,草澤無遺族。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區(qū)區(qū),五十無寸祿。衰落當捐棄,貧賤招謗公式(dú)。”
沈佺期科舉得意,年輕時考中進士;沈千運一生落拓,50歲還沒有半分功名。因此,在面對北邙山時,兩人的感受明顯不同:“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松柏未生處,留待市朝客。”
沈佺期聽到的洛陽城內響起的鐘聲,沈千運應該也聽到過,但是在沈千運眼中,這些都是他所憎惡的,因為北邙山上只種松與柏,是“市朝客”死后埋葬之地:不管生前如何爭名逐利,不論生前顯赫還是落拓,死后都將“平等”,成為邙山上的一抔土。
(作者:余子愚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