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懼流言日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4/12/22 17:58:14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diǎn)擊次數(shù):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第四子,因采邑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稱周公。周武王死,成王繼位,周公代攝政事。周公之弟管叔(名姬鮮,受封于管,即今河南鄭州)、蔡叔(名姬度,受封于蔡,即今河南上蔡)勾結(jié)紂王之子武庚圖謀叛亂,于是散布流言于國:“周公將不利于成王。”周公恐懼又無從解釋,只能對姜尚、召公奭(shì,周公弟)表明心跡:“我代攝政事,是因為天下未定,成王年幼,生怕丟了先王基業(yè)呀!”又打發(fā)兒子伯禽代表自己到封國魯?shù)兀ń裆綎|曲阜一帶)就國,以證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代攝政事是暫時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白居易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像周公這樣的圣賢,尚且恐懼流言如洪水猛獸,何況常人呢!這是因為流言有四個特征:其一,來無影,去無蹤,流傳甚廣甚快,被流言所傷者也許還茫然無知,全天下人都耳熟能詳了;其二,內(nèi)容大都是謀反篡逆、貪瀆財貨、酗酒好色等,很容易達(dá)到挑撥離間、制造混亂、壞人聲譽(yù)的目的;其三,所傷者基本是各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或才學(xué)出眾,或成就斐然,或操持權(quán)柄,或忠正耿直,因此遭人忌恨,流言不期而至;其四,一般是在某人官運(yùn)財運(yùn)婚運(yùn)紅火時出現(xiàn),一旦把某人整倒了,好事敗壞了,就自行消失了。流言如此猖狂,誰不恐懼?
流言可以害人,甚至能夠殺人!顿Y治通鑒》中,制造流言的人和被流言所傷的人不計其數(shù),使人可恨、可怕、可嘆、可惜。西漢初期三個最優(yōu)秀的宰輔之才季布、賈誼、晁錯,都是被流言所傷所害的。
季布,原為項羽部將,項羽滅亡后被劉邦特赦,任為郎中,惠帝時任中郎將,轉(zhuǎn)任河?xùn)|(今山西運(yùn)城、臨汾一帶)太守。季布有三大優(yōu)點(diǎn):一是驍勇善戰(zhàn),楚漢戰(zhàn)爭中屢次擊敗劉邦;二是深明治國之道,劉邦死后匈奴單于挑釁 呂太后,樊噲等人皆欲出兵,唯有季布說服呂太后罷戰(zhàn)議和,使天下得以安定太平;三是以誠信享譽(yù)天下,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說。因為季布的這些優(yōu)點(diǎn),漢文帝召他進(jìn)京,打算任其為御史大夫。這時有人散布“季布好酗酒,酒后常誤事”之言,文帝聽到后就猶豫了。季布留駐館驛月余未獲任用,就求見文帝申訴:“必有人毀壞我的聲譽(yù)!”文帝推諉掩飾道:“河?xùn)|郡國家股肱,特召你進(jìn)京見一面。”季布無奈返回河?xùn)|,憤慨而終。
賈誼,洛陽人,18歲即以文才享譽(yù)天下,20歲被文帝任為博士,一年后升任太中大夫。賈誼成名之作是《過秦論》《治安策》《論積貯疏》等政論文,對治國安邦提出了許多重要創(chuàng)見,尤其是《過秦論》對秦王朝速亡教訓(xùn)的總結(jié),兩千多年來傳誦不絕,光輝不減。賈誼在政壇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一些元老重臣嫉妒。這些元老重臣便詆毀他:“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文帝只好將賈誼貶為長沙王太傅。賈誼過湘水,作《吊屈原賦》,借哀悼屈原抒發(fā)懷才不遇的心情,催人淚下。賈誼33歲便憂郁而死。
晁錯,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深得寵信,號為“智囊”。為鞏固中央集權(quán),晁錯提議逐步削去諸侯國封地,吳王劉濞等七個諸侯王以“清君側(cè)”為名起兵謀反,并放言“是被晁錯逼反的”,只要?dú)⒘岁隋e就可退兵。這個 陰謀被晁錯的仇人袁盎(因貪贓被晁錯處置)利用,通過大將軍竇嬰(與晁錯有怨)夜見景帝,獻(xiàn)“斬錯以謝吳”之計。景帝此時已六神無主,誤以為犧牲晁錯便可退七國之兵,于是默許袁盎。次日早朝,景帝突然下旨誅殺晁錯,晁錯在朝堂上被押赴東市腰斬。但景帝很快就后悔莫及,因為晁錯死了,吳楚七國攻勢更猛,劉濞既要?dú)㈥隋e,更要奪天下。
“文景之治”是享譽(yù)后世的治世,文帝、景帝是享譽(yù)后世的明君。治世尚如此,明君尚如此,亂世當(dāng)如何,昏君當(dāng)如何!
(作者:喻清錄 責(zé)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