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那點兒事,現在說起來太平常了——隔上幾天,泡個熱水澡,舒服得妙不可言。
我這等年紀的人,用時髦的話叫50后。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時,班主任曾帶領大家集體去洗澡。班主任姓趙,那時在老城馬市街小學教書,很年輕,她的夫君姓顧,在市七中教數學。
趙老師帶著我們班一二十個男生去洗澡。我記得很清楚,她也進澡堂了,像我們的母親一樣,招呼我們脫衣服、下池子。我當時可能是手腳不利索,光著身子讓趙老師從鋪了席子的木板床上抱了下來。
多年后,我憶起這件事,還感動于趙老師的赤子之心和母性情懷。她肯定是看到我們這群男生臟得不得了,才組織了那次講衛(wèi)生活動。其實,學校并沒有給老師布置帶學生洗澡的任務,趙老師是抱著一腔熱情來對待工作的。
長大了些,秋冬季到街上洗澡對我來說是常事。20世紀60年代末,老城有兩個大澡堂,一個是青年宮浴池,一個是老集浴池(曾改名為工農兵浴池),洗一次澡兩毛錢,要排隊。每次洗澡,我先到浴池營業(yè)部買澡票,然后坐在長椅上等候,一般要等二三十分鐘,要是逢年過節(jié),排隊的時間會更長。在排隊時,我常聽到里面的服務員大聲喊:“晾干了就趕快穿衣服,外面人等著哩!”那是因為洗了澡容易犯困,有人就會在硬板床上睡覺。每當聽到這喊聲,我就挺感激為顧客著想的服務員。
20世紀90年代,熱水器開始進入百姓家庭,洗澡真正成了家常事。你也許不知道,民國時期,洗澡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