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圣地與宋代開封人的精神風貌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7/12/26 9:41:35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
一、近代城市的誕生與輝煌的世界歷史地位
從千年之交開始,許多媒體和學者忽然關注起上個千年的世界,不約而同地指向北宋,瞄準開封。如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現(xiàn)代史教授喬納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1日《新聞周刊》刊登文章,這樣評價宋朝:“上一個中國世紀是11世紀。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宋朝的首都在東京汴梁,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開封,人口達百萬,是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事實確實如此。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國的開封等城市燈火輝煌,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開封這樣百萬人以上的超大城市,正所謂“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11世紀,歐洲最大的城市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市的規(guī)模都不過萬人。一千年前的開封就已經有官辦的施藥局、慈幼局、養(yǎng)濟院、漏澤園等福利設施,按西方的觀念,這是城市“高級現(xiàn)代化”的特征,盡管中國大陸學界從來不敢用這樣的字眼。
國內學術界一致認可的是:宋代開封城是中國城市史上由古典型轉變?yōu)榻偷拈_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城市格局由封閉式轉變?yōu)殚_放式。唐長安城是典型的古典坊市制:全城分108個坊為居民區(qū),商業(yè)區(qū)僅東西兩市。坊有坊門,定時啟閉,非時翻越,要遭杖刑。宋代開封沖破了嚴格的封建堡壘式的坊市分離制度,不再限制商業(yè)區(qū)和居住區(qū),開發(fā)市場,店鋪遍布城市內外。狹窄沖要如橋道,居然也簇集著店鋪攤販。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巡護惠民河官員抱怨說:“河橋上多是開鋪販鬻,妨礙會䉡及人馬車乘往來”,朝廷因而下詔清除,以保證道路暢通:“在京諸河橋上,不得令百姓搭蓋鋪占欄,妨車馬過往。” 然而有令不止,自由慣了的商販無孔不入。從反映北宋末年開封市井風俗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看到汴河虹橋一側至少分布著8處不固定的攤位,足見并未能禁止。神圣如皇宮大門宣德樓前的御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余歩,兩邊乃御廊,舊許市人買賣于其間,自政和間官司禁止”。也即在北宋的絕大部分時期內,皇宮門口也是市場。連御廊、橋梁也成了市場,還有什么地方不可以設肆經商呢?皇家的尊嚴,讓位于商業(yè)。商人經商不但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在時間上同樣不受限制,夜市盛行,繁華地帶的夜市甚至通宵達旦,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填如此。”著名的“州橋夜市”主要經營小吃,而馬行街夜市比州橋“又盛百倍”;“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還有拂曉時的“鬼市”:“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里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huán)、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夜市的盛行,不僅說明了城市治安無需過慮,還使得人們開辟了夜生活,更主要的是夜以繼日的生意大大延長了商業(yè)時間,增添了享受。這就意味著,整個東京城都是一個開放的大市場。開封成了一座充滿活力與自信的不夜城。
開封城市經濟的高度發(fā)達,典型如高度發(fā)達的酒店業(yè)。
首先,中國的菜系在宋代開封形成。孟元老指出:開封“會寰區(qū)之異味,悉在庖廚。” 適應大量高消費人群和各地不同口味人群的需要,高檔飯店和各地菜系發(fā)展起來,匯集了全國飲食的精華,形成北饌、南食、川飯三大菜系。
第二,酒店林立。具有釀酒權的大型酒店稱正店,京城有72家之多:“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余皆謂之腳店”。那么腳店有多少呢?僅知宋仁宗時,從正店礬樓批發(fā)酒的腳店就有3000戶,其他正店供酒的腳店,每店當也有一二千戶,至少也有數百戶,總數至少有數萬戶。
第三,規(guī)模龐大,史上罕見。宋人話本《趙伯升茶肆遇仁宗》中的一首《鷓鴣天》,對礬樓形象地渲染道:“城中酒樓高入天,烹龍煮風味肥鮮。公孫下馬聞香醉,一飲不惜費萬錢。招貴客,引高賢,樓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欄桿彩畫檐。”礬樓是正店之首,規(guī)模最大也最豪華:“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余人”。日?土髁可锨У木频,既反映生意非;鸨,也說明規(guī)模都很大。最值得關注的是,它位于皇宮門口,在中國歷史上,這是唯一的特例,既說明了皇宮的親民與自信,也說明了酒店在開封的地位。任店以縱深為特色:“入其門,一直主廊約百余步,南北天井兩廊皆小閣子,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縱深百余米,陪酒女郎數百人,規(guī)模確實宏大。僅這百余米的長廊,兩旁天井排列雅間至少近百間,即使在現(xiàn)代也是罕見的。
第四,歷史首創(chuàng),影響深遠。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在宋代以前的城市里,高樓并非沒有,但都是皇宮內府,建筑供市民飲酒作樂,專事贏利的又高又大的樓房,是不可想象的。只是到了宋代城市,酒樓作為一個城市繁榮的象征,才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了。”飲食業(yè)的繁盛和酒店業(yè)的形成,在世界歷史上也有著重大意義。1997年,美國《生活雜志》(Life Magazine,秋季刊)回顧1000年來最深遠影響人類生活的100件大事,中國有6件,排第56位的,赫然是宋代開封的飯館和小吃:
很久以前,小旅館就已經向遠離自家廚房的出門人出售食品飲料,小吃鋪就已經提供外賣,人們也已經在特別場合舉辦排場的宴會了。然而一直要到1120年,才有了能被稱作“飯館”的場所。在飯館里,人們可以買一餐飯,坐下來享用。飯館首要滿足的是人們社交和美食的需要。
12世紀的中國官員孟元老可以說是史上第一位飯館評論家。他的筆錄詳細描述了北宋(960年~1126年)都城開封漸漸興起的飯館文化。當時開封的百萬人口中,求新好異的食客不在少數。干體力活兒的常去不起眼的小店兒吃面條,做買賣的常光顧餃子館。據孟的筆錄記載,從1120年左右起,上夜班的還可以在夜市吃牛肚、血凍、炸豬肝和炸鵝肉。小甜水巷的許多飯店專做南方菜,這也是最早的地方菜系之一。開封人還對服務質量相當挑剔。“即便是小小的疏忽,”孟紀錄道,“也報告給飯館掌柜。于是跑堂的免不了挨一頓責罵,扣工資,甚至嚴重的時候被驅逐出門。”
至少對當代西方人而言,宋代開封的飲食業(yè)讓他們驚奇。顯然,他們沒有在其他國家看到過類似情況。
宋代開封由此開辟了近代城市新格局,使城市真正成為城市。相比之下,以前的城市,只不過是封閉的官府城堡而已。因此我們說,作為市民的主要發(fā)祥地和代表,宋代開封是市民圣地,在中國城市史和世界歷史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二、市民階層與市民文藝的誕生
新型城市的出現(xiàn),自然誕生了最早的市民——坊郭戶,也叫坊市戶、市戶。宋代戶口分類的基本方式之一,是鄉(xiāng)村戶和坊廓戶,也即農民戶口和市民戶口。宋朝將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分開,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戶口二元制。市民從農民中分離出來,另立戶籍,則表明市民階層的形成與獨立,市民階層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梢哉f開封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典型的市民城市。 城市的成熟與發(fā)展使城鄉(xiāng)差別更加明顯,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相應地有別于農村而發(fā)展起來。市民是城市發(fā)展的基本元素和力量,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群體。代表城市文化的市民文藝應運而生,其主要特點如以下幾點。
1.與農民對立,以農民為取笑對象。由于生產、生活方式以及觀念、文化素質的不同,首先在最繁華的城市東京開封,市民將自己與農民徹底割裂開來。市民文藝中有許多反映農民的內容,一些藝術形式,甚至是專門表演農民的。其中以雜扮最典型,是雜劇的散段表演形式,類似于現(xiàn)代的小品。雜扮的特點是丑化農民,表演市民眼中的鄉(xiāng)野農民之拙樸。吳自牧指出:“頃在汴京時,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裝為山東、河北村叟,以資笑談。今士庶多以從者。”他們竭力貶低農民以炫耀自己的優(yōu)越感,不但表明市民已失去了農民的那種樸魯質厚,而且這也正是最初的市民意識,是市民從農民中蛻脫而出的必然否定過程。正是這一否定,標志著市民從思想意識上的形成與獨立。鄙薄農民無疑是忘本的錯誤觀念,但歷史問題不能用道德眼光對待,所反映的其實是二者文化層次差距和城鄉(xiāng)差別加大以及文化類型的截然不同,更深層的意義是對封建重農思想的否定。
2.市場的產物,商業(yè)氣息濃郁。例如吟叫就是叫賣音樂的發(fā)展,廣告形式的藝術化。宋仁宗死后,按歷史慣例全國哀悼,也即三年內禁止音樂娛樂。正值太平盛世的開封市民,在天子腳下不能不遵守這一政治習俗,但又不能長期沒有娛樂活動,于是巧妙地變通為不奏樂唱歌,把市場上叫賣聲變化為娛樂方式。吟叫藝術正式誕生于宋英宗朝,尋即盛行于世。
3.固定的大型演藝場所涌現(xiàn)。按《東京夢華錄》的記載,開封城內外至少遍布著9處瓦子。瓦子中的勾欄,即用欄桿、幕幛等物封閉的劇場。各瓦子中的勾欄數目多少不一,開封的桑家瓦子、中瓦、里瓦3處,內有大大小小的勾欄50余座。勾欄以棚為號,各有獨具特色的名稱,如象棚規(guī)模最大,居然可容納數千名觀眾。瓦子勾欄的涌現(xiàn)及其盛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是梨園由唐代宮廷走向民間的碩果,也是文藝走向市場的碩果,市民文藝由此正式商品化。
4.風格柔軟婉轉。都市的繁華、浮艷,使居民失卻了樸素;建筑物的擁擠和人口的稠密,使居民失卻了粗獷。他們感情細膩豐富,品位較高,講究美感,追求形式技巧。這些特點都體現(xiàn)在市民文藝的風格之中。不但“淺斟低唱”,而且“清細輕雅”、“聲音軟美”的演唱風格, 突出了典雅,顯然適宜于室內演唱,而不適宜于鄉(xiāng)村的露天場地。而且須有一定藝術修養(yǎng)和閑情逸致者才能欣賞,如同食品一樣,大部分市民需要的不只是填飽肚子,而是講究色香味的美感。
5.具有侵蝕封建禮教的非正統(tǒng)性。農耕時代以農為本,主體是農民。但如前所說,市民文藝以農民為取笑對象,其駭世驚俗之處,即背離了封建政府傳統(tǒng)的重農輕商政策。封建時代是等級社會,地位最尊貴的是官僚士大夫階層,但在市民文藝中,他們的尊嚴也被嘲弄了:自五代以來,“至今優(yōu)諢之言,多以長官為笑”, 顯示著渺視權威的無畏精神。也就是說,在市民文藝中,將傳統(tǒng)的士農工商排列位置顛倒了過來。
市民文藝屬于消費文化,封建教化性質不僅淡薄模糊,甚至于“是非顛倒”,突出的是追求感官享受的娛樂性。因而,宋代市民文藝一出現(xiàn)即滿堂生輝,成為民間文化的主流,引導著文化向俗文化方向發(fā)展。在西方國家的歷史中,市民是作為封建制的異端出現(xiàn)的,后來發(fā)展分化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與西方不同軌跡,其性質不是生產型的而是消費型的,市民的性質因而與西方不同,難以一概而論。然而畢竟游離出了農耕,走到了時代的前列,不像農民那樣屬于典型的主要的封建制組成部分。其重大的文化意義和政治意義不可忽視。
三、北宋開封人的精神風貌
1.思想解放,精神自由。宋仁宗時的一天,朝廷高官宋祁來到開封郊外,見到一位老農便上前作揖并問道:“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雖然,有秋之時,少則百囷,大則萬箱,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老農大笑之后,說了一段令人驚駭的話:
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事矣!夫春膏之烝,夏陽之暴,我且踦跂竭作,楊芟捽中,以趨天澤;秋氣含收,冬物蓋藏,我又州處不遷,丞屋除田,以復地力。今日之獲,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鋤以時,衰征以期,阜乎財求,明乎實利,吏不能奪吾時,官不能暴吾余,今日樂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閱天下事多矣,未始見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勉強以希帝力也!
老農先是嘲笑,劈頭一句即斥責宋祁提問中的觀念太鄙陋;接著毫不客氣地指出他不懂農事;義正辭嚴地批駁之后轉身而去,顯出不屑與之深談的神氣。這哪里是農民應答官員,簡直是老人教訓后生!(2)老農認為獲得豐收完全是自己辛勤勞動的結果,根本不是上天的恩賜,也與皇帝無關。(3)由此看出農民不畏權貴,不迷信上天,不崇敬皇帝,也就是說,所謂至高無上的天和皇帝與他們的幸福并無關系,一切靠自己爭取。(4)反映了農民大無畏的精神及充滿自信、自強、自尊。這位社會底層農民的大膽言論,代表了宋代歷史條件下廣大農民的新觀念,無疑是反正統(tǒng)、反封建的,可以說是一絲激進思潮的曙光。更有甚者: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大旱,宰相王旦在下朝回家的路上,“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號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日:‘百姓困旱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經擲旦,正中于首。左右擒之,將送京尹。旦遽曰:‘言中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既動口又動手,仍被寬容對待。至于宮廷內的優(yōu)伶編排的類似小品的節(jié)目,貼近現(xiàn)實,反映下情,甚至敢于拿宰相開涮。
2.熱愛生活,追求享受。“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盌遂亦用銀盂之類。”無論飲食還是服飾,都追求精致。“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凈盤合器皿,車檐動使,奇巧,可愛,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于乞丐者,亦有規(guī)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酒店門面極力講究排場:“街市酒店,彩樓相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也就是用各種彩色飾物裝點門樓的門面。至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多及時行樂,所謂“花光滿路,何限春游,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而夜市風俗,則是社會生活的延長、創(chuàng)新和追求享受的產物。
3.大俗大雅,雅俗共賞。宋代開封文化大都貼近社會,從而取得了極大成就。宋詞空前絕后,可謂大雅,卻以反映愛情生活為主,而且有井水處都會歌詠!肚迕魃虾訄D》是畫中極品,反映的是市井風俗。內行看到大門道,外行看到大熱鬧。佛教的世俗化引人注目,連莊嚴肅穆的“皇家寺”--大相國寺,也變成了每月八次開放的市場。至于市民文藝,今天看來無一不是大俗中見大雅,大雅寓于大俗中。
4.古道熱腸,江湖義氣。孟元老載道:“加之人情高誼,若見外方之人,為都人凌欺,眾必救護之;蛞娷婁伿疹I到斗爭公事,橫身勸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無憚也。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相借徣動使,獻遣湯茶,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凡百吉兇之家,人皆盈門。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以至貧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銀器供送。有連夜飲者,次日取之。諸妓館只就店呼酒而已,銀器供送,亦復如是。其闊略大量,天下無之也。”古人的仗義、大氣、熱心、誠信,在此都有集中的表現(xiàn)。這些江湖氣息,使得開封人酒風十分興盛,酒樓林立就是證明。石延年、劉濳是著名的“酒仙”,二人曾在王氏酒樓“對飲終日,不交一言……至夕殊無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傳:王氏酒樓有二酒仙來飲”!歷史上唯一的一件“杯酒釋兵權”事件發(fā)生在開封,并非偶然。不少史學家認為此屬“艷稱”,認為太簡單膚淺,否認其作用。誠然,事件確實沒有那么簡單,是強大的政治背景等在起著主要作用。但是,歷史上具備同樣背景的時期絕非僅有宋初,歷史上置酒謀大事如“鴻門宴”者也為數不少,為什么只有趙匡胤在開封能把如此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還是江湖的氣場發(fā)揮了作用。酒酣耳熱之際,無不披肝瀝膽,拍胸擊掌地信誓旦旦。他們聽信趙匡胤的許愿,交了兵權后可以結為姻親,可以多買田宅、美女,也就是可以平安地享受生活,所以無后顧之憂。蔑視“杯酒釋兵權”者看似深刻高明,其實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喝酒、不醉酒者恐怕無法理解。在特殊場地、特殊時刻,酒的作用不可低估,無論是在文學藝術方面,還是在政治軍事方面。
我早說過:開封是11世紀的太陽。其余光,現(xiàn)在還照耀著世界。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必然產生一個理念:我們賴以生存的城市是如何起源和形成的?這一主題定位就意味著中國館展示必然要回顧中國城市建設史,而哪一段歷史能作為中國城市建設的經典代表呢?宋代開封!中國館“以城市發(fā)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中心展廳正是北宋開封的歷史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并成為最熱門的鎮(zhèn)館之寶,至今在世界各地巡展,無不引起轟動。這就充分反映了北宋開封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世界影響。至少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城市的記憶有如此深刻、輝煌吧!甚至可以說哪里只是記憶?簡直是要重現(xiàn)了!
一個人懷舊總是想起童年、故鄉(xiāng),人類懷古想起宋代開封,莫非也是精神的故鄉(xiāng)?
(作者:程民生 責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