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三蘇文化永流傳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23/7/3 9:18:39 來源:平頂山日報 點擊次數: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2023年6月26日下午2時50分,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茨芭鎮(zhèn)東坡學校上課預備鈴聲響起,一年級、五年級學生分別背誦蘇軾的《題西林壁》《念奴嬌·赤壁懷古》。孩子們背得滾瓜爛熟、沉醉投入,讓人如徜徉詩詞海洋。
東坡學校位于茨芭鎮(zhèn)蘇墳寺村,蘇墳寺村因三蘇墓而得名。“我們的校歌是《我愛蘇東坡》,背誦三蘇經典詩詞是校規(guī),我們已經堅持幾十年了,一年級學生必須會背10首。就是沒有文化的老年人,也可以說上幾句。”校長王廣欽自豪地說。
自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夏蘇東坡安葬上瑞里(后改名蘇墳寺村)算起,蘇墳寺村祖祖輩輩已守護蘇氏922年。目前,該村共有377戶居民,除一戶邢姓、一戶石姓外,其余375戶均為王姓,無蘇姓。
“瑞就是吉祥的意思,這個地名寓意很好,說明蘇家人喜歡這里。三蘇先生在我們家門口長眠,在他們庇佑我們的同時,我們也默默守護著他們。我們自小就受祖訓:三蘇墓園的任何東西不能動,F在想來,就是敬畏和尊重吧。因為敬畏三蘇,老師崇德向善,村民尊師重教,我們這所偏遠的鄉(xiāng)村學校走出不少大學生,目前在校研究生有六七個。”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留勛說。
“根據史料記載,東坡學校始創(chuàng)于1948年,1953年起設立初中,1992年初中部停運,當年的初中部聲名遠播。很多老人談及往事都很驕傲。”郟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駐蘇墳寺村工作隊隊員李自創(chuàng)說。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蓑煙雨任平生”。行走在中國傳統(tǒng)村落蘇墳寺村,比比皆是的墻畫全為三蘇主題,詩詞歌賦、茂林修竹,配上蘇東坡畫像,讓人流連忘返、陶醉其間。
如今,守護三蘇的隊伍進一步壯大。2022年8月25日,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郟縣人劉楠發(fā)起的紀念蘇東坡逝世921年暨“守護蘇東坡”云村民啟動儀式在三蘇園景區(qū)廣場舉行。來自北京、常州、鄭州、許昌的蘇姓文化研究會學者代表及蘇軾后裔紛紛成了云村民。
2023年清明節(jié)之際,“守護蘇東坡”鄉(xiāng)村圖書館在蘇墳寺村開館,來自常州、瀏陽、深圳、梧州、宜賓、廊坊等地的蘇氏后裔捐贈三蘇主題圖書1000余本。“圖書館常年開放,歡迎廣大讀者前來參觀閱讀,希望借此讓更多人記住三蘇,讓三蘇文化發(fā)揚光大。”圖書館負責人韓小寶說。
“這幾年,縣里舉辦了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加大對三蘇文化的傳播力度。下一步,我們將借助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讓三蘇文化活起來、醒起來、動起來,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村民有更多的自豪感,讓三蘇文化在郟縣大地流芳溢彩。”郟縣紀委監(jiān)委駐蘇墳寺村第一書記魏趙韓說。
(作者:張鴻雨 責任編輯:言旅)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