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聚居地。巍巍黛眉山下,滔滔黃河岸邊,有這么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它也是洛陽“北極村”——王家溝。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山水優(yōu)勢,王家溝村的景色自然美不勝收。走進王家溝村,就像走進一幅畫卷,洛陽最北村民的生活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終于到達了這個距離新安縣城70公里的村莊。走進村里,紅的石榴、黃的柿子、青的葡萄……飄香的瓜果掛滿枝頭,王家溝秋意正濃。王家溝村監(jiān)委會主任周峰云兩鬢已經泛白,早年他曾在村中小學任教十余年,教出的學生中不乏考上博士、博士后者,如今他已走下講臺。作為村里早期的文化人,周峰云說起王家溝村,如數家珍。
談起王家溝村的村名,周峰云說,王家溝由東南向西北分布著3個自然村,這3個村其實各有來歷。七家村坐落在黛眉山下,解放前夕,因為全村只有七戶人家,分住在八個疙瘩嶺,所以叫“七家八疙瘩”;王家溝村位于3個自然村的中間,其村中王姓是祖居戶,其余大多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至今還有民謠傳唱:“問我故鄉(xiāng)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鴰窩”;還有一個村子過去位于黃河岸邊,早年間因黃河泛濫,在山溝間峪起一片平地,故稱為峪家溝村。如今這個村子因修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而整體搬遷至孟州市,只剩下了山坡上六七孔無人居住的窯洞。
沿著村中小路行走,廢棄的磨盤、牛槽和長滿荒草的老宅子隨處可見。周峰云說,前些年外出打工的人多,村里常住人口只有43戶,而現在村里通了公路,縣里又開發(fā)了黛眉山景區(qū),村里日常生活的人已有百十戶,其中40多名村民為景區(qū)員工。作為距離縣城最遠的村,如今村里修建了長3公里、寬近3米的“組組通”道路,與省道246線相連,“到鎮(zhèn)里辦事,天不亮出門天黑前還趕不回來”已經成了歷史。
古樹古宅 神廟傳說
坐在廢棄的窯洞前,村委會主任衛(wèi)紅朝講起了王家溝的發(fā)展。他說,王家溝村也是一處待開發(fā)的景區(qū),目前已經向國家申報傳統(tǒng)古村落,明年會有專家來村里實地考察復審,一旦通過,王家溝的旅游發(fā)展指日可待。原來,王家溝村不僅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筑,更有古樹、古石以及流傳久遠的神話故事。在村南,有一座清朝時的建筑,該建筑主人梁登宵為清朝時貢生,為當時澠池縣以北唯一的貢生。堂屋建筑上的“五脊六獸”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在村西北處,一株古皂角樹靜靜地立著。這棵樹直徑3米,樹高15米,樹冠高達30米,村里人說,每到開花時節(jié),滿樹黃花,整個村子都能聞到花香。
村子南邊的兩方奇石更是令人驚嘆。一方略大,有棱有角,狀如猛虎臥坡,人稱神石;一方略小,狀如獅子,虎視眈眈,晝夜不停地盯著大石,猶如守護神。據說,在七家溝的南邊山坡上有個山神廟,不知建于何年何月,原本山神廟建在山腳下,而奇怪的是,廟建好后,隔河的山西省垣曲縣窯頭鄉(xiāng)芮村的姑娘就留不住了,一到婚嫁年齡,姑娘們都嫁到外地去了,村里的后生直為婚姻犯愁。后來風水先生說,這個廟誤傷了隔村的風水。于是芮村就和七家村商量遷廟,七家村有個大力士被派去搬神像。當他背著神像走到半山坡時,原本只打算歇一下,可是歇過之后神像再也挪不動了。于是人們就把神像安放在半山坡,在此建了一個新廟。從此,兩邊村里都安穩(wěn)無事。
站在黛眉山腳下俯看王家溝,五道小山嶺綿延到黃河岸邊,村民們說這叫“五龍戲珠”,王家溝村就是這顆“珍珠”。聽說我們是來尋找洛陽最北點的,村里略有些年紀的老人們并不驚訝,原來上個世紀90年代已經有相關部門來這里立了界碑。在上屆村委會主任蘆小朝的帶領下,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我們找到了這塊1998年立的界碑。近30公分高的界碑上,一面寫著“洛陽”,另一面寫著“三門峽”,碑底落款“國務院”。蘆小朝很是自豪地說:“村里知道這塊碑的人不多,我也是靠著界碑對面的樹才能找到。”這塊立在村子西邊的界碑,與“洛陽最北點”界碑直線距離不過500米,二者算是“隔嶺而立”。
站在嶺上,能清晰地看到黃河下降的水位線。蘆小朝說,現在正是小浪底的調沙季,水面下降了幾十米,河灘上現在看上去青青郁郁的一片就是以前的峪家溝所在地。“河床每年都在上升,再過幾年怕是連影子都看不到了,峪家溝這個名字恐怕也要消失了。”蘆小朝不無傷感地說。
雖然黃河峪起的平地已不再合適居住,但退水后的河岸成為村民們的絕佳牧場。蘆小朝家的十多頭牛每到調水調沙季就成了“野牛”,早上它們到河灘上吃草,中午到村里飲水,下午再回到河岸邊臥在樹蔭中乘涼,晚上自己回圈。藍天白云,遠山近水,牛羊安靜地吃草,一幅河灘放牧圖躍然眼前。
古村生活 生機勃勃
親山近水的王家溝村有著幽靜的氛圍,清新的空氣,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這里的長壽老人特別多。衛(wèi)朝紅介紹,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有13位,今年90高齡的單宋氏老人仍能穿針引線。今年82歲的趙懷慶老人與老伴在王家溝生活了一輩子。趙懷慶身子硬朗,耳不聾眼不花,老伴兒還時常做些針線活兒。老人居住的宅院是北方四合院結構,坐北朝南的上屋、相向而建的下屋和坐東朝西的廈屋,廈屋房檐下露出一排一尺多長的小木棍,趙懷慶老人說,再過一個多月,這上面將會掛上成串的柿餅。壘得高高的小菜園里,青辣椒、西紅柿掛滿了枝頭,生活看上去簡單又充實。
趙懷慶老人院子里的聊天聲,吸引了他的堂弟趙懷信前來串門。趙懷信老人也已經80多了,他更加健談。談起王家溝獨特的地理位置,他激動地給我們講起當年陳謝兵團搶灘黃河的激烈戰(zhàn)斗場面,如今村里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已然不多,他作為歷史見證人,神色中流露出無比的自豪。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牛心柿餅、山野菜、天然蜂蜜、小雜糧被村民搬到黛眉山景區(qū),成為備受游客歡迎的土特產。退役軍人出身的黨支部書記趙海偉放棄城里的生活,將精力全部用在村子發(fā)展上。目前,一個利用荒坡溝壑和灘涂濕地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的項目正在積極對接中?吹搅讼M,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xù)回到村子里,寂靜的小山村燃起了生機和活力。
- 雞冠洞景區(qū)全民旅游大抽獎活動火熱進行 2015/8/27 9:28:51
- 龍門石窟景區(qū)東北服務區(qū)即將啟用 2015/8/27 9:27:07
- 雞冠洞景區(qū):真誠服務 情系游客 2015/8/27 9:25:09
- 年底前,只需一部手機可游老君山景區(qū) 2015/8/20 8:54:11
- 洛陽召開智慧景區(qū)暨景區(qū)提升工作現場會 2015/8/20 8:48:05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