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早期墓葬出土的獨山玉料,這一重要發(fā)現可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前。
南陽黃山遺址屢屢不斷地給人無限驚喜!繼上個月在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臺驚艷亮相后,該遺址又有了新發(fā)現!
12月14日,在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院、黃山遺址考古發(fā)掘領隊馬俊才“及時快報”了一個重要信息:在該遺址漢墓下發(fā)現了仰韶文化早期的玉石工匠墓,一同發(fā)現的還有獨山玉玉石原料。這一重要發(fā)現可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前。
仰韶大型房址F2內存儲玉器陶器密室
黃山遺址位于南陽市臥龍區(qū)蒲山鎮(zhèn)黃山村北100米處,距盛產石灰?guī)r的豐山和蒲山約3.5公里,東靠白河,西南距中國產玉名山——獨山約3公里,距南陽市中心城區(qū)約12公里。自2018年5月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黃山遺址進行了連續(xù)性主動考古發(fā)掘。
“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資源優(yōu)勢,在歷史上勢必成為各大利益集團爭奪的勢力范圍。”馬俊才說,常言道,“君子比德于玉”“古之君子必佩玉”,中國光輝燦爛的玉文明史,讓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獨樹一幟。
經過兩年多的考古發(fā)掘,確認了黃山遺址是是一處仰韶文化晚期和屈家?guī)X文化時期集加工、交流玉石器為主的(玉石器制造基地+港口)大型中心聚落遺址,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遺存的空白,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關鍵地區(qū)、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關鍵時間為研究中華文明形成提供了關鍵材料。
仰韶大型房址F2局部
同時,該遺址發(fā)現了3座仰韶文化晚期“木骨陶墻前坊后居”式大型復雜房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其中,F2為近南北向長方形大型類高臺式地面建筑,由“前房后室”一室一廳式寬窄有別的3單元共6間房和1個二開間有腰墻南面敞口的工房組成。
仰韶F2十字墻與工作臺
“所謂的‘前坊后居’就是前面是制玉的工作坊,后面是居住的地方,從作坊發(fā)現的活動面、礪石、石鉆頭以及豐富的玉石器等均可以充分印證這一點,再現古人制造玉石器的原始場景,堪稱考古奇觀。”馬俊才還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發(fā)現”:在房址上還發(fā)現有推拉式門的滑道,說明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房屋建筑上有著突出的智慧。
屈家?guī)X文化M77全景
遺址現場還發(fā)現了以酋長級大墓M18、M77和一批玉石工匠墓為代表的屈家?guī)X文化墓地,等級森嚴、人骨保存之好國內罕見。“梯形獨木棺、雙玉鉞、單弓、成捆骨簇、少量陶器、大量豬下頜骨成為酋長類墓的標配。”馬俊才說,從已清理墓葬隨葬品和發(fā)現葬具的情況看,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處豫西南乃至漢水中游地區(qū)已發(fā)現的屈家?guī)X文化最高等級氏族墓地之一,墓主們?yōu)橐挥袷そ匙迦。尤為值得一提的是,M77隨葬的豬下頜骨約在400個以上,遠遠超越了其他墓地,代表著墓主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財富,掌管著這片區(qū)域的玉器生產和交流。
屈家?guī)XM77中象牙弓飾玉鉞骨樽
目前,黃山遺址已列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化進程研究”課題。專家認為,該遺址事關5000年前左右華夏炎黃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是江漢與中原地區(qū)文明起源、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核心研究對象之一,需要進行長期主動性發(fā)掘研究。
- 隊伍壯大日爭新 精品迭出特色濃 鄭州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 2020/12/10 16:23:04
- 民間舞蹈真精彩,固始“花挑舞 ”亮相中國民間藝術節(jié) 2020/12/1 10:22:52
- 新鄉(xiāng):吃起旅游飯 走上致富路 2020/11/19 11:38:35
- 新縣:在“中原銀杏第一村”邂逅千年古銀杏 2020/11/19 11:34:24
- 新鄭挖掘傳統(tǒng)文化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擦“靚”黃帝文化名片 2020/11/19 11: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