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專家對絲綢之路沿線相關遺產進行現(xiàn)場評估、推薦,國家文物局日前已正式確定把河南省古洛陽周圍的鞏義石窟寺、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白馬寺、漢函谷關與崤函古道(石壕古道)等五項六處列入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內遺產選點推薦名單。
今年6月,國家文物局決定把中國的河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六省區(qū)和中亞五國聯(lián)合于2010年將絲綢之路作為線性文化遺產申遺項目,提交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會議審議。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確定把相關6省區(qū)的40多處國內遺產選點列為第一批絲綢之路申報世遺推薦名單。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介紹說,絲綢之路分沙漠、草原、海上三條路,一般常說的是沙漠絲綢之路,本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是沙漠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命名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的,絲綢之路的概念是以西漢張騫“鑿空”西域為時間的起點,空間是以西漢的首都長安為起點。他提出的這個概念在西方影響甚大而且久遠,直到目前,西方有些專家對我們河南缺乏了解,仍然認為西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但是河南省的文物、歷史、考古專家和文物管理部門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列舉出大量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論證了東漢班超重開西域之后,從東漢至隋唐時期的近千年間,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應為長期作為首都和東都的洛陽。這不僅有大量的古代文獻為依據(jù),而且有豐富的古文化遺址和出土文物,這一認識得到了國內許多知名專家的支持。
孫英民介紹說,我省列入推薦名單的5項6處文化遺產均分布在古洛陽周圍,與絲綢之路有著密切關系。鞏義石窟寺是北魏時期最重要的石窟,環(huán)境保護較好,其中的禮佛圖等和絲綢之路有關。龍門石窟已經是世界遺產了,因此不再列入。漢魏洛陽故城和隋唐洛陽城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重要都城,考古發(fā)掘成果顯著,發(fā)現(xiàn)過西域俑、西方金幣等,定鼎門遺址還發(fā)現(xiàn)大量的駱駝蹄印。根據(jù)整治要求,當?shù)卣谧稣喂ぷ。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寺內還保存有北魏、唐代的碑刻以及唐代的大殿基址、蓮花礎柱等,幾千年位置未變,可以說是活的文化遺產,但白馬寺新建筑太多的問題值得重視。漢函谷關與崤函古道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也是整條線路上唯一的一處門和路的遺跡。崤函古道也叫石壕古道,位于陜縣硤石鄉(xiāng)車壕村東南約800米處,古道遺跡呈西北、東南向,石板坡上的印痕全長150余米,路面寬2.5米至3米,壕深0.25米至0.3米,系古代木輪車和鐵輪車長期在石頭上碾壓所致,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一處極為珍貴的文化遺存。唐代大詩人杜甫曾在此寫下著名詩篇《石壕吏》。
孫英民表示,河南將根據(jù)國家文物局的統(tǒng)一部署,力爭今年年內完成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同時加強文物本體保護維修、環(huán)境整治及立法保護工作。洛陽正在籌建絲綢之路博物館,充分展現(xiàn)古洛陽與絲綢之路的關系。絲綢之路作為線性遺產,橫跨歐亞大陸,是最長的一條線,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旅之路、宗教之路、文化之路,更是東西方文化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兩千多年來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絲綢之路作為跨國界線性遺產申報世界遺產會以尊重歷史、承認現(xiàn)實的方式,進一步加強當代國際交流、友誼與合作并促進共同繁榮。
長期以來,西安一直被認為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河南省的文物、歷史、考古專家和文物管理部門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最新提出:從東漢至隋唐時期的近千年間,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應為長期作為首都和東都的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