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洛陽情結(jié)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5/1/9 8:34:49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出山復(fù)入山,上下皆坡坂。人云行路難,我悔見道晚。嵩少去已遙,伊洛來不遠。二程軌轍存,迷途會當返。 ——湯顯祖《渡洛水》。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以戲劇《牡丹亭》而聞名于世,鮮為人知的是湯顯祖不僅在劇本里多次寫到洛陽,而且曾渡過洛水(即洛河)來到洛陽。
在《牡丹亭》里,湯顯祖多次寫到洛陽,如第十五出:“急切要畫圖中匹馬把西湖哨,且迤遞的看花向洛陽道。”第五十一出:“他則好看花到洛陽,咱取次擒胡到汴梁(今開封)。”與《牡丹亭》同列《臨川四夢》的《紫釵記》,是湯顯祖將處女作《紫蕭記》刪減潤色易名而成的。
該劇主要以唐傳奇《霍小玉傳》為藍本,同時借鑒了《大宋宣和遺事》的部分情節(jié),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唐代詩人李益在長安(今西安)拾得霍小玉所遺紫玉釵,遂以釵為聘禮,托媒求娶;楹,李益赴洛陽考中狀元,從軍立功。盧太尉要招李益為婿,反復(fù)籠絡(luò)并軟禁李益,還派人到霍小玉處訛傳李益已被盧府招贅;粜∮裣嗨汲杉,耗盡家財,無奈之下典賣紫玉釵,卻為盧太尉所購。盧太尉以釵為憑,聲言小玉已經(jīng)改嫁。黃衫客路見不平,在牡丹盛開之際,將李益帶到染病已久的小玉處,夫妻遂得團圓。
湯顯祖與洛陽頗有緣,從“人云行路難,我悔見道晚”兩句詩里可以看出他的洛陽情結(jié)。他渡過洛水,看到“嵩少(嵩山)去已遙,伊洛來不遠”的迷人風(fēng)景,同時洛陽二程(程顥、程頤)的軌轍(指二程創(chuàng)立的理學(xué))仍存,也讓他“迷途會當返”。
湯顯祖一生潔身自好,不肯依附權(quán)貴,因此仕途不順。明朝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48歲的湯顯祖憤而棄官歸里,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chuàng)作。 出于對洛陽的向往,湯顯祖將洛陽寫進他的戲劇里。2009年9月12日,根據(jù)湯顯祖《牡丹亭》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洛陽國花園舉行開機儀式,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終于與洛陽結(jié)緣。
(作者:余子愚 責(zé)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