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和他的《汴梁城的稀罕事》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4/12/15 8:40:35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我不是開封人,但在開封住久了,也自視為開封人。
手捧李中華的《汴梁城的稀罕事》,看得那個帶勁,古城開封的風土人情,地方戲、盤鼓、斗雞、木版年畫、七步詩、小籠包子、鯉魚焙面,甚至旮旮旯旯、方方面面的蹊蹺事,都被他一一道來。
我喜歡逛書店,遇到好書就像邂逅了老友,買回家后我都恭恭敬敬地收藏著,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
可這本書不行,讓人馬上就想把它讀完——
比如地方戲祥符調是怎樣唱到中南海的;
比如河南的斗雞如何數(shù)開封的;
比如宋代民婦是怎樣在宋徽宗面前吟誦宋詞的;
鮮活的語言、生動活潑的畫面,我覺得不像在看書,像是面對面聽他侃侃而談,汴梁城的過往一一從我眼前掠過。
認識中華兄很久了,他早年在開封市文工團,我父親是文工團的導演。論輩分,他是我的師哥。我經常參加市里的文藝演出,大多都是他的總導演。
2003年的菊花花會詩歌朗誦音樂會,我朗誦李清照的《聲聲慢》。怎么表現(xiàn)這首千古名篇的凄美?
音樂響了,一束光打在我的身上,我站在臺下,緩緩地拾級而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那年那晚,是怎樣難忘的一幕。
我和中華兄共同的一位朋友是這樣描寫那天朗誦會的:那天晚上真是大出我的意料,兩個鐘頭的詩歌朗誦會,牢牢鎖住我的聽覺和視覺。舞臺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在多種藝術形式的包裝下以及現(xiàn)代聲光電等舞臺技術運用中,讓俺頓感耳目一新,讓俺重新認識了詩歌朗誦。
中華兄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大哥。我多次聽他說山東快書,聽他唱豫劇,聽他闡述藝術。 他說藝術是什么?藝術就是打動人心,藝術就是要鉆到人的心里。他還邊說邊用手在那兒比劃著。
這次中華兄的《汴梁城的稀罕事》把我的心“鉆”動了。
(作者: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