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體彩繪的北齊時期文官俑、武士俑、侍女俑、動物俑,帶有銘文的戰(zhàn)國青銅禮樂器,精美的鈞瓷青瓷,展示韓國王室奢華生活的鑲金玉銅器……近4000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出土文物11月19日密集亮相安陽博物館。
這一名為《流過往事》的文物保護成果展,是我國首個系統(tǒng)展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省域文物保護成果的大型常設展覽。
“為了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河南段豐碩的文物保護成果,我們新增10個密集式展柜,從10萬多件出土文物中精選出近4000件文物精品進行密集式展出。”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說。
展覽按照南水北調工程由南而北的流向,對庫區(qū)及干渠附近南陽、鄭州、安陽等8個地市出土文物集中展出,種類包括骨器、石器、蚌器、角器、青銅器、陶器、瓷器、金銀器、玉器、銅鏡、陶俑、墓志等,年代序列完整,包含了從舊石器時代至清代的各類文物。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越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區(qū),河南是所經(jīng)線路最長、涉及面積最大的省份,承擔了全線文物保護工程工作量的60%。歷經(jīng)10年,河南省共考古發(fā)掘文物點369個,出土文物10萬余件。鶴壁劉莊遺址、安陽固岸墓地、滎陽關帝廟遺址、新鄭唐戶遺址、新鄭胡莊墓地、滎陽娘娘寨遺址等6個項目分別當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淅川徐家?guī)X楚墓出土的一件戰(zhàn)國早期青銅小口鼎上鑄有多達49字的清晰銘文,專家通過對銘文上“歲星紀年”的考證,確認該器物鑄造年代為公元前507年,印證了楚國實行歲星紀年的文獻記載。本展覽免費開放,展期3年。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