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第二大城市,是中亞地區(qū)的歷史名城。撒馬爾罕歷史古城是世界多元文化交匯的大熔爐,它建于公元前5世紀,6世紀至8世紀、14世紀至17世紀是其輝煌發(fā)展的巔峰。它被西方學者稱為“中亞之心”和“地球的不老容顏”。金秋時節(jié),筆者隨著洛陽絲綢之路考察團,來到這個神秘的地方。
1 匪夷所思的華美建筑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最著名的建筑是帖木兒大帝博物館,旁邊屹立著帖木兒騎著駿馬、抬手指向西方的巨大雕像。烏茲別克斯坦貨幣蘇姆上,則分別印著他的塑像和博物館外觀。 帖木兒大帝是誰?他是14世紀帖木兒王朝的建立者,這位布衣出身的君主開創(chuàng)了這片土地上最輝煌的歷史。撒馬爾罕就是他的首都。從塔什干乘火車西行,穿越一片牛羊成群的草原,很快就到達撒馬爾罕。
進入撒馬爾罕,首先看到的是金碧輝煌的宮殿陵寢、莊嚴肅穆的古清真寺和經學院,就像走進《一千零一夜》中描述的神話國度。用“震撼”“驚奇”這些詞都不足以描述此時的感受,只能用一個詞,叫“匪夷所思”!而這些建筑就是帖木兒王朝時期留下的遺產。
列吉斯坦廣場建筑群,是14世紀至17世紀文化遺產區(qū)的中心。這個龐大的建筑群由三座經學院組成,是全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經學院。那巨大的拱門、高聳入云的宣禮塔、深藍色的穹頂、繁復而細密的花紋、極富想象力的造型與色彩,都有鬼斧神工之妙。經學院外部用七彩瓷片巧妙鑲嵌,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大型瓷雕藝術品;內部宏大的穹頂,全部用比頭發(fā)還細的金絲嵌飾,燈光照耀下非常絢麗,仰頭一望,讓人瞠目結舌。
列吉斯坦廣場附近是美麗的比比哈奴姆清真寺,它曾經是伊斯蘭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僅大門就高達35米。古爾·艾米爾陵墓是帖木兒及其后嗣的陵墓,其規(guī)模宏大,造型美觀,色彩鮮艷,有球錐形大圓頂。沙赫靜達陵墓,是撒馬爾罕的執(zhí)政者及其家屬的墳墓,同樣是鑲嵌七彩瓷片的大型建筑群。
2 飽經滄桑的粟特古城
離開帖木兒王朝時期的華美建筑群,我們走進公元前5世紀至12世紀的古城,這是一片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廢墟。到處是殘垣斷壁,樹木、青草在廢墟上瘋長。這些樹木中,有一些非常古老的桑樹,正是它們見證了絲綢之路千年的繁華與喧囂。這里是粟特人的故鄉(xiāng),粟特商團曾經是絲綢之路上實力最強的商幫。從洛陽到撒馬爾罕,從撒馬爾罕到羅馬,都留下了粟特商團的足跡和無數(shù)的遺跡。正因為如此,“粟特學”已成為歷史學上一門獨特的學科。
粟特人,是原居住在祁連山以北的大月氏人,后來西逾蔥嶺,占據(jù)粟特一帶并在此定居。西晉時期,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出現(xiàn)了9個大月氏人建立的城邦國家,其王族都來自大月氏昭武部,因此中國史書稱為“昭武九姓”,西方史書稱其為粟特人。
中國史書把這一時期的撒馬爾罕,稱為康居、颯秣建國等。唐朝初年,玄奘大師西行,路過這座城市,他在《大唐西域記》中稱颯秣建國“異方寶貨,多聚此國。土地沃壤,稼穡備植,林樹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馬。機巧之技,特工諸國”。玄奘大師為颯秣建國國王講說佛法,深得國王信服,佛教逐漸在此傳播。當時,颯秣建國受西突厥控制。
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春,大唐大將軍蘇定方滅西突厥。唐朝在西突厥故地,包括撒馬爾罕地區(qū),設置州縣府127個,長官主要由原城主擔任,隸屬于安西大都護府。至此,中亞全境列入唐朝的版圖。
公元630年,大食(阿拉伯帝國)建立后,向波斯帝國大舉進攻。滅波斯帝國后,侵入中亞地區(qū)。此后,唐朝與波斯余部及粟特各國聯(lián)軍對大食發(fā)動了長期戰(zhàn)爭。安史之亂后,中亞逐步被大食控制。9世紀后期,中亞發(fā)生大起義,趕走了大食人,相繼建立了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花剌子模沙王朝等。撒馬爾罕是這些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13世紀初,成吉思汗西征,摧毀了這座古城,就是我們看到的這片高低起伏的廢墟。
3 大唐公主的和親之路
著名的撒馬爾罕歷史博物館就建在粟特古城廢墟上。二樓展廳展出的多為7世紀至12世紀的陶瓷制品。在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有典型的三彩,還有燒制陶瓷的模具,與洛陽的工藝相同。從時間上看,這些應該是通過絲綢之路從洛陽傳過去的。
博物館的核心是一樓的壁畫館。展出的是1965年前蘇聯(lián)考古學家在撒馬爾罕一個古屋廢墟中發(fā)現(xiàn)的一幅大型壁畫。壁畫規(guī)模宏偉,僅殘存的下部就高達兩米,色彩鮮艷,場面豪華。畫的是一位公主出嫁的場景。公主身騎白象,上有華蓋,帶領一群駱駝,駱駝背上,是不同膚色的人及各種貨物。當時,前蘇聯(lián)考古學家巴爾托里德、斯米爾諾娃考證后提出,這是7世紀的壁畫,畫的是一位中國公主前來撒馬爾罕,與當?shù)亟y(tǒng)治者和親的場景,F(xiàn)在博物館中的介紹和解說詞都是沿襲他們的觀點,并提出中亞的種桑養(yǎng)蠶、抽絲織綢、種茶技術、造紙術等都是由這位公主傳來的。
博物館的專家說,我們到現(xiàn)在無法考證這位中國公主是誰,您知道嗎?我說,這位公主是唐朝的和義公主,是唐朝宗室、洛陽告城(今登封)縣令李參之女。她嫁的人是粟特首領阿悉爛達汗,他率領粟特軍團多次打敗大食人的進攻。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冊封他為奉化國王。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改封其為寧遠國王,以撒馬爾罕為寧遠國的都城,并嫁和義公主于此。這是唐朝宗室與中亞僅有的一次和親!缎绿茣贰杜f唐書》對此有明確記載。前蘇聯(lián)考古學家對壁畫的解讀是正確的,但年代的鑒定稍有偏差,應為8世紀的壁畫。
離開撒馬爾罕,我在深思,古代的洛陽與撒馬爾罕關系十分密切,雙方有千余年的經濟文化交流史。我們雙方十分有必要傳承這份友誼,結成友好城市,共同促進新絲路經濟帶的建設。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