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抽薪止沸”這個成語出自北齊《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的“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其實,它的用法早在東漢末年就已出現(xiàn)。
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因其妹妹入宮為貴人而得到重用。為了除掉操縱政權的宦官集團十常侍,他密令隴西臨兆(今甘肅岷縣)的亂世奸雄董卓帶兵入洛陽。
董卓在《上何進書》中寫道:“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chuàng)P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yǎng)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文中的張讓是東漢宦官頭目,薪指的是柴火。董卓的意思是:想讓鍋里的水不再沸騰,光把水舀出來再倒回去不徹底,得抽走鍋下的柴火才行。于是,“抽薪止沸”便被比喻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類似于“斬草除根”和“釜底抽薪”。對比不太果斷的何進,使用“抽薪止沸”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董卓確實比較狠毒。
當下,環(huán)境治理應該使用“抽薪止沸”的方式。霧霾來了,“企業(yè)停產(chǎn)、限產(chǎn)”“禁止超標車”“淘汰黃標車”等臨時防控措施只能短期止癢,治理污染只有“抽薪止沸”才有成效,必須在日常監(jiān)管中抓實效,讓每一家污染環(huán)境的企業(yè)承擔起責任。
這么看來,“抽薪止沸”雖然最早被用于古代皇室爭權奪利上,但它產(chǎn)生于平凡生活,現(xiàn)今又和百姓權益貼得最近。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