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0歲的趙煦由于宋神宗過早地離開人間而被推上了權力的最高點,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年齡是無法處理國家大事的,所以在宋神宗彌留之際就接受群臣的建議,讓高太后權同聽政。因此,趙煦在位的第一年號稱作為“元佑”,意思就是他和他的祖母高太后一同執(zhí)政,但是實際上一切的軍國大事的最高決策權全掌握在高太后手中,從此高太后開始了九年的垂簾聽政。
高太后(1032---1093年),乳名為滔滔,祖籍是毫州蒙城,其出身相當高貴。她的曾祖就是宋太宗時以武功聞名的高瓊,她的母親就是北宋開國元勛大將曹彬的孫女,而她的小姨就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她和宋英宗青梅竹馬,字皇宮中長大,曹皇后對待她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后來,在宋仁宗和曹皇后的主持下,她嫁給了宋英宗。宋英宗一即位就冊封其為皇后,宋英宗病死之后,她的兒子即位,也就是宋神宗,她又成了太后。在自己的兒子病逝之后,由于宋哲年幼,所以就開始了攝權。
高太后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對于一切變法革新都持反對意見。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就極力的阻撓,也正是由于后宮的力量才迫使宋神宗不得不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變法沒有得以深入進行。甚至在宋神宗的彌留之際,高太后還當著他的面說:“我要給你改某事某事,凡二十余條”,F(xiàn)在高太后輔佐孫兒主持朝政,大權在手,就開始按自己的想法開始實施各項法令。她以恢復祖宗的法度為已任,立即啟用了一批守舊派的人物,對于反對變法的司馬光、呂公著和文彥博等人更是大加重用。而對于變法派的重要分子和奉行新法的官員如呂惠卿、章惇、蔡確等堅決地予以排擠和打擊,對于宋神宗在位時期推行的一系列的新法全盤否定,一個一個地給與廢除,一時間,朝廷興起了一陣清算新法的狂潮,史稱“元佑更新”。字高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在對外政策上比較軟弱。應西夏的要求,將王安石變法期間宋獲得的西夏的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今寧夏東部和陜西省北部)還給西夏。高太后不僅主持朝政還直接控制趙煦的生活起居。趙煦原先的日常生活是由老宦官劉惟簡等幾個熟悉的內侍照料,但是自從高太后垂簾聽政之后,就將劉惟簡等人全部調走了,另外派給了他二十個宮女,但是這些宮女的年紀都不小了,大多是四十多歲。小皇帝整天的和這些婆婆在一起,當然是沒有意思了,所以他很想找個年輕的女子陪伴自己,但是又不敢直接向高太后表白,就秘密派人查訪,但是這件事情卻不知怎么在民間傳開了。于是就有諫官上奏,高太后一面在朝廷上多加解釋,否定這件事情,一面輪番審問侍奉趙煦的宮女。趙煦見回來的宮女一個個都紅腫著眼睛,就嚇得不敢作聲了。
又過了幾年,趙煦的年齡也逐漸成長起來,高太后覺得是給他找個皇后的時候,所以就物色了百名世家少女入宮備選。高太后起先看中的是宋仁宗時代戰(zhàn)功卓著的大將狄青的孫女,門第顯赫,而且年齡也適合,但是美中不足的她不是嫡生的,有人就議論說名分不正,高太后只好放棄了。在尋找中,高太后發(fā)現(xiàn)眉州防御使兼兵都虞侯孟元的孫女端莊賢惠,很是喜歡,還親自教她宮廷禮儀。元佑七年,趙煦已經17歲,孟氏年方16,高太后就決定給趙煦冊立皇后。于是命翰林起草制詞,命有司議定立后六禮。這一切全是高太后一手包辦的,趙煦沒有一點的發(fā)言權。五月十六日,趙煦冊立孟氏為皇后,結婚典禮盛況空前。但是趙煦并沒有顯得高興,反而是有點不滿意。高太后也感到這是一件錯事,但是沒有辦法,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守舊派的高太后本身對于穩(wěn)定朝廷和穩(wěn)定邊防有著積極的作用。國內恢復了安定局面。宋朝的這種政治局面對于夙敵遼國起到了震懾作用。遼王戒其臣下,不要再到宋遼邊境挑畔,說:“南朝又恢復了仁宗時代的政策了”。高太后本人十分地注意節(jié)儉,高太后下令散遣修京城的役夫,減少守衛(wèi)皇城的兵卒,停止了皇宮的建設工程,還停止了其他一些浪費民力的項目。高太后還告誡京城內外都要免除苛斂。她汲取五代時期封建倫理道德的淪喪,權臣武將跋扈橫行甚至弒上篡位的教訓,在加強中央集團權的同時,特別注重宣揚儒家的封建禮教倫常觀念。社會上也形成了一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學。
高太后十分注意自己家族的名譽,并沒有因掌握大權而發(fā)展后黨。早在宋英宗在位時期,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很長時間,當時宋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太后謝絕說:“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慣例”?宋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應,最后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高太后的兩個侄子公繪、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決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了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見奏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寫出這樣的奏章”?公繪說出了這是刑恕的主意并代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請還把刑恕逐出了朝廷。
由于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元佑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呂防。范純仁等入內,對他們說:“我死了以后,皇上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幾天后,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