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甘山,矗立于陜縣西張村鎮(zhèn)南部,山勢雄偉,氣勢磅礴,林木茂密,風景秀麗。而有關甘山的一個個美麗傳說,更能激發(fā)人的游興,引發(fā)無限的遐思。
甘山東峰半山腰上有一“崔公洞”,洞內有潭,水清如鏡,甘甜可口,無論天旱雨澇,潭水既不外流也不干涸。洞頂的巨石,上長古楓,似巨傘將石洞籠罩,使其更神秘莫測。相傳,古時山西有位名叫崔福照的隱士曾在此修行,洞內石壁上記載此事的鐫刻,字跡依稀可辨。崔福照讀書修煉之余,常常沿著洞外的石階登上峰頂的平臺,眺望黃河北岸的故鄉(xiāng),寄托思念之情。后來人們把這個平臺稱“望鄉(xiāng)臺”。游人到此痛飲甘泉,觀賞景色,一定會另有一番情趣。從東峰往中峰去的途中,有一數丈高的懸崖絕壁,人稱“舍身崖”,傳說是八仙之一呂洞賓成仙之處。他當時厭惡社會黑暗,官吏腐敗,世風日下,便隱居甘山,終日面對百鳥品簫,繪畫賦詩,自在逍遙。久之,觀音菩薩觀其有才,欲試其德,就變成一美女,手捧珠寶誘其上鉤。然而,呂洞賓不為金錢美色所動,拂袖逃脫。“美女”百般挑逗,窮追不舍,呂洞賓置之不理,無動于衷,在萬般無奈中只得縱身跳入萬丈深淵。觀音菩薩急忙化成一團彩云,將其托起,封其為神仙。從此,呂洞賓和鐵拐李、韓湘子、何仙姑常在此相聚,談道論法,人們叫此為“聚仙峰”。當你坐在各位神仙聚會的巨石上,享受山風吹拂衣帶、飄飄似仙的感覺,那才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甘山中峰有座祖師廟。相傳,廟內住持為給山上鑄口大鐘,四處化緣籌集資金。一日,他來到廟前村的一戶人家言明此事,這家主人早年喪夫,守寡多年,雖家貧如洗,卻愿盡微薄之力,以表達自己的虔誠,就從自己僅有的紡花車上卸下紡線用的一枚麻錢,雙手呈上,住持嫌少沒有接收。后來,大鐘鑄成了,卻有麻錢大小的一個洞,重新再鑄,依然如故。住持迷惑不解,求問山神才知緣故。于是,他取來麻錢,三次鑄鐘,麻錢正好堵住了洞口,原形還留在鐘上,后人稱之為“寡婦錢”。
鐘鑄成后,又高又大,重約4000斤。如何將這龐然大物運上山頂,難壞了住持,只得求告祖師。一天晚上,張村塬上凡有牛人家,均在睡夢中聽到祖師傳話:牽牛甘山下,拉鐘上高山。多數人家慷慨應允,少數吝嗇之人借故推托。第二天醒來,應允者到牛圈里一看,牛身汗水淋淋,像是剛干完重活一般;推托者;技辈,數日不能干活。人們紛紛聚集山頂,鑄好的大鐘已經掛好。從主峰到西峰有一石槽,樹木花草均像被重物壓過,斜著生長,至今如故,人們稱其為“拉鐘槽”。此鐘一敲,聲傳豫、秦、晉三省。從此,甘山聲名遠揚,吸引了眾多的善男信女前來朝拜,香火日盛?上В绥姾髞肀粴。2004年3月,人們又鑄了一口大鐘,高2米,口徑1.3米,厚10厘米,重約2噸,價值近5萬元,由40多人繩拉扛撬20余天,才運至甘山主峰新建的鐘樓內,將“一樓敲三縣,余音三日不斷”的美麗傳說變?yōu)榱爽F(xiàn)實。
甘山諸峰,以西峰最為險峻,峰頂有一小廟。傳說,劉秀被追趕到甘山西峰時,人困馬乏,寡不敵眾。這時,王莽手下一員猛將沖到劉秀身邊,正要取其首級,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將劉秀連其坐騎一起刮到張汴落馬坪,劉秀得以逃脫。待風過后,王莽部下定睛一看,哪有劉秀的蹤影?只能嘆曰:“天不滅劉!”后來,劉秀從甘山搬來救兵,打敗王莽,恢復漢室江山,做了皇帝。為謝甘山旋風救命之恩,頒旨在西峰建廟供奉“風神”。人們費了好大氣力備好磚瓦,苦于山陡坡險,運輸艱難。工匠們苦無良策,只得到主峰祖師廟中求告,祖師爺隨派一仙童帶領十八只神羊,將磚瓦掛于角上,沿山駕嶺,很快運上山頂,將廟如期建成。后因廟在風口,陶瓦多次被揭,經祖師爺指點,陶瓦改為鐵瓦,小廟顯得格外氣勢,與眾不同。從此不管有多大的風它都安然無恙,聲名遠揚,引來四鄉(xiāng)善男信女前來膜拜,香火極盛。廟建成后,十八只神羊流連甘山美景,化作十八座山嶺,屹立在甘山腳下,故名羊十八嶺。它位于森林公園中心,地處魔云嶺中段,車臨鴛鴦溝,西連錦雞嶺,南眺茫茫林海,北瞰松柏秀景,林蔭步道,四通八達,成為游人必去的景點。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