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妙手的故事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7/10/11 9:30:0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仆人立刻給郡守端上熱水,拿來毛巾,給他嗽口揩面。
兒子如釋垂荷,大聲地問:“父親胸中還難過嗎?”這一吐胸中倒是舒坦了。
看到父親平靜下來,兒子便把先前華佗說的意見告訴在場的人,說“這就是華佗的處方。”
郡守想到這張聞所未聞的“處方”一封目不忍睹的信,又好氣又服貼;怕讓別人看到那些確有其中的咒語,自己彎下腰去,把那個撕成兩半的信,再撕得粉碎那位后悔多嘴的老伯,這時坦然地說:“看來是遇到了真華佗!”
郡府里有兩名小官吏,一個叫倪尋,一個叫李延。他們有公事外出,明天就要出發(fā)。偏偏就在臨行前,兩個人都患了小病:有點頭疼發(fā)熱。索性病得厲害,任務(wù)就會換人。要說需要醫(yī)治,毛病又不大。如果不管它,趕明兒在路上病倒就更麻煩了。聽說有名的走方郎中華佗正在本地,就趕快前去找他。
華佗先詢間了倪尋的病情,給他作了檢查,開了處方。接著又詢問李延的病情,給他作檢查,開了處方。他們兩人就高高興興地告辭醫(yī)生,各自回家。
倪尋、李延剛一跨出門外,跟著華佗抄方的吳普焦急地間:“老師,剛才兩個病人的處方有沒有錯?這兩個病人的癥狀是一樣的,都是頭痛、發(fā)熱,方才老師口授我記錄的處方卻是兩樣的,會不會是我記錯了?”
“你沒有記錯。剛才的方子,你不是給我過目以后才交給他們的嗎;他們訴說的癥狀確實相同。不過他們的舌象、脈象你沒有看到和觸到,所以你不了解他們不同的地方。這是我的粗心,病人多了,急急匆匆,忘了讓你進行舌診和脈診。”
“我明白了,”吳普恍然大悟,“這大概就是老師講過的“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了。”
“對!這兩個病人眼前癥狀是一樣的,病也不重,如不認真,就會把他們同等對待,拿同一張方子叫兩個人吃。認真辨證的話,他們是不完全一樣的,倪尋脈沉,苔膩,是里證,宜用瀉下法;李延脈浮,苔薄,是表證,宜用發(fā)汗、解表法。如果我給他們用同一張?zhí)幏?結(jié)果必然是一個人病好了,另一個反而病更重了。”
結(jié)果,吃了不同的藥以后,倪尋、李延兩人的病都好了,他們?nèi)缙诔霭l(fā)。
華佗在診斷疾病時十分注意辨證論治,他在實踐中也懂得了辨證用藥的重要性。傳說有年春天,華佗看到個女病人,臉色臘黃,眼白杏黃,身體乏力,胃口不佳,有時還惡心嘔吐。這就是今天常見的傳染性肝炎病,中醫(yī)叫黃疸。這個病在當時是沒法醫(yī)治的,華佗也無能為力,只好讓病人回去自己調(diào)養(yǎng)。
一年以后,這兩眼黑白分明,面色紅個女病人又去請華佗看病黃華佗見她疽的癥狀一點也沒有好奇地問:“你去年不是得過黃疽病了嗎?得過,現(xiàn)在好了。今天是來看別的病聽到病人自己說好了“是哪位醫(yī)生給你看好的?華佗更是驚奇,又“你都說沒有辦法,我還會去找誰!請你看過以后,我就沒有再找醫(yī)生了。自己吃過什么藥沒有“沒有。”華佗更加不解,這種病直到眼下試過多種藥都沒有效果,難道不用藥反會自愈?不大可能!便又問道那么你平日除了飯菜,還吃過什么東西沒有這年頭,飯都吃不上,還吃什么閑食!”
“平日用什么充饑”
“斷糧的日子就上山采野蒿當飯吃。”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