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結合研究思考和研讀徐書記關于中原文化的系列論述體會,列舉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精細獨到的解讀、闡釋。
從產生文明源頭看,標志中華文明發(fā)源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發(fā)端于河南,中國100個大姓中高達78個姓的源頭在河南,河南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
從形成文明標志看,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三千多年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河南,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zhí)政,河南成為當時全國乃至世界最發(fā)達、最繁榮、最富足的地區(qū)之一。
從推動文明傳承看,中原歷史上名人輩出,產生了璀璨的歷史文化,著名的二十四史有8部出自河南人之手,該叢書立傳的歷史人物中,河南籍的歷史名人為912人;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中,河南居兩成。
從影響文明發(fā)展的思想看,河南地域產生的中原思想文化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儒學開山人物孔子,祖籍是河南,而且講學、游說的主要活動地域在中原;把儒學推向一個新高峰的宋代理學成為宋、元、明、清以來居統(tǒng)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其集大成者是洛陽人程顥、程頤;道家思想的老祖宗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著作《道德經》不僅影響中國還影響世界,是全球發(fā)行量第二大著作;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韓非子也是河南人。這些重要思想成為中華文明體系的核心和主體,長期引領著全國文化發(fā)展的潮流,并以宋文化形成為標志,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之一。
王立群教授特別強調,“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一形象論述,既能夠統(tǒng)一全省人民的認知和思想,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強建設旅游強省、建設文化河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