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酒量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09-8-4 來源: 點擊次數(shù):
現(xiàn)代人誰能喝斤把烈酒,或喝上三五斤低度酒如紹興酒之類,已可稱得上海量,超過此數(shù)的人千萬人中難尋一二。但是古書上所記載的古代酒人的大酒量,簡直能把人嚇?biāo)馈P≌f里所描寫的,人們也許可以視為形容過分的虛構(gòu),例如《水滸傳》里寫武松去打蔣門神,提出“無三不過望”的要求,也就是從孟州牢城營出發(fā)到快活林的途中,每經(jīng)過一家酒店,都得喝三碗,每碗以半斤計,一次就是一斤半,路經(jīng)十幾處有酒望子的酒店,就二三十斤酒下肚了,肚子脹得滾圓,哪里還能和人打架?景陽崗山腳下“三碗不過崗”的透瓶香,他只喝了十多碗,已經(jīng)醉成那模樣,要不是遇見老虎,嚇出一身汗,在性命交關(guān)時身上的激素起作用,早就不是武松打虎,而是虎吃武松了。試看他在白虎莊酒店里搶吃了孔亮的酒,帶醉沿溪而行,用樸刀砍狗,不是剎時間頭重腳輕,一個倒栽蔥栽到溪水里去了么? 雖然古人說“酒有別腸,不可以肌體論”,但總有個限度。常言道,酒是靠力氣來行的。又道是,一杯兩杯人吃酒,三杯四杯酒吃酒,九杯十杯酒吃人,到了“酒吃人”的時候,就支持不住,要倒下了。所以《論語》上孔子說:“唯酒無量,不及亂。”這話是說:喝多少都行,不要喝糊涂就是。讓我們看看古書記下的大酒量。
我們不必要找僻書,只要從常見書上就可以舉出喝酒能至一石的不少名人。
淳于髡——《史記》上說,齊威王問淳于髡能飲多少酒才醉,后者答道:我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要看場合。朝廷賜酒,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斗就醉,正規(guī)賓客應(yīng)酬,兩斗而已;如果不拘禮節(jié),男女同席,放浪形骸,堂上滅燭(大有今之滅燈舞的味道),這時心花怒放,能飲一石。劉伶——竹林七賢都是大酒徒,阮籍終日在醉鄉(xiāng)中,山濤能飲八斗,都見于《晉書》;其中劉伶更是酒仙!妒勒f新語》說,他出游也車中載酒,沿途痛飲,隨身帶鍬一把,吩咐從人,哪里醉死,便就地挖士埋葬,妻子勸他戒酒養(yǎng)身,他叫備酒來,我祝禱以后斷酒。妻子大喜,置備酒肉,劉伶跪而叩告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莫可聽。”祝罷引酒進肉,進入醉鄉(xiāng)。瞧,五斗酒只能解解宿醉,一石才能過癮。
嗜酒的人都自夸酒量,明明醉了也強稱不醉;文人筆下也不免夸張,但究竟不能離譜太遠(yuǎn)。這里面一定有個講究,宋代人如《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石林燕語》的作者葉夢得等人已經(jīng)大惑不解,在探究這問題了。
這是試圖解釋何以古人有如此大的酒量的第一種設(shè)想,古代度量衡和現(xiàn)在大不相同,而且歷朝都有變異。試以長度為例,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如果以今尺來算,三市尺等于一米,那末孔子就要長三米二十,穆鐵柱站在孔子面前也得仰著臉才能談話了,F(xiàn)今號稱“世界巨人”的巴基斯坦人查納也不過二米五十一?鬃铀闼卸琢阋稽c,也只有今尺的六尺零一點,可推定周尺只是今尺的三分之二左右。
然而,即使以古今量衡的不同,也仍然難以說通。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說:以制酒法計算,米二斛可釀酒六斛六升,這種酒只是略有酒氣,多飲也不會醉,酒量大的人自然多喝些也不在話下,不像現(xiàn)時(宋朝)的佳釀,一斛秫只能釀酒一斛五升。然而漢的一斛相當(dāng)于現(xiàn)時(宋朝)的二斗七升,一個人肚子再大,也不能容下二斗七升水!有人說“石”是衡數(shù),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等于三十二斤,也不是一個人能喝得下的。因此,沈括認(rèn)為飲酒一石之說“疑無此理”。
葉夢得也反復(fù)計算了一通,覺得飲酒一石之說不通。他在《石林四筆》中說:漢制一石為一百二十斤,但折算起來常打折扣,例如漢代官員的俸谷,二千石月俸只有百斛,全年一千二百斛,等于打一個六折,那末一石折扣下來就只等于七十二斤,折成今(宋)秤只有十九斤水,裝起來也有兩斗,也不是一個人的肚子可以容得下的,何況是酒!
清初人劉獻庭在《廣陽雜記》中說,古人提酒量多以升、斗、石計,不知究竟是多少,有人說是釀酒的米數(shù),有人說是酒的斤兩數(shù)。他引朱昱《雜記》說:淮以南,酒皆用升計,一升曰爵,二升曰瓢。那么一爵就是一升,十爵是一斗,百爵為石。古代酒器,形制容量并無嚴(yán)格的定準(zhǔn),古書上形容酒量,或以器計,或以分量計,也并不標(biāo)準(zhǔn)。要么,如以分量算,一石之量,漢制為三十二斤,古時酒味薄,如作長夜之飲,幾斗是可以喝下的。如今人喝啤酒,十瓶二十瓶的的也常見。這樣算來,今人的飲酒肚量大概也差不多。
(作者: 責(zé)任編輯:馬欣)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