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省文化廳、新鄉(xiāng)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藝術研究院、新鄉(xiāng)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等共同承辦的首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牧野論壇”昨天在新鄉(xiāng)市開幕。論壇共收到研究論文200余篇,涉及非遺保護理論與實踐的多個方面,作者既有專家學者,也有非遺保護一線的工作者。論壇上,來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就申報程序、“非遺”的特殊屬性、目前申遺熱中存在的誤區(qū)、文化生態(tài)區(qū)的規(guī)劃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剖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對存在的問題表示了深深的擔憂。
少林功夫屢申不中 可能是因為商業(yè)味過濃
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慶善在論壇上作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專題發(fā)言,介紹了我國近年來申報世界“非遺”取得的成果。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審議并批準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22個項目。列入名錄的22個中國項目有福建南音、南京云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浙江龍泉青瓷、甘肅花兒、西安鼓樂等,而起步很早呼聲很高的少林功夫再次榜上無名。
張慶善介紹說,現在“申遺”比較熱,但大家對世界遺產的內容了解不多,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遺產等多種。河南的少林功夫還有太極功夫都是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林功夫的申報起步很早,2003年就曾列為聯合國第三屆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候選申報項目之一。以前每個國家一次只能申報一至兩個項目,去年不限制申報數量,我國申報了35項,其中包括少林功夫、太極功夫。但是第一輪就被刷下來13個,要求補充材料,其中包括河南申報的項目。我們考慮到如果倉促補充材料再報,一旦通不過,4年之內就不能再報,不如等成熟之后再報。剩余的22個項目后來都通過了。
幾乎和昆曲、古琴同時起步的少林功夫為什么屢試不中?張慶善分析說,可能是曾引起熱議的少林寺商業(yè)味過濃給聯合國評估專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少林功夫本身的文化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與會的我省一位專家也說,少林功夫申遺起步太早反而成了劣勢,當時的條件不是太成熟,欲速反而遲達。目前我省沒有一項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的身份很不相符,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
非物質文化靠人傳承
文化遺產中有物質文化遺產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么特點呢?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魁立教授說:我們經常開玩笑地形容,物質文化遺產“是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東西”。嚴格來說,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是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正如一件產品和這件產品的制作技術不可分開一樣,物質文化往往有非物質文化的內核。非物質文化是過程中的文化,它生命的活力就在于發(fā)展演進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tài)性體現在它的傳承過程當中。物質文化成果一旦被人創(chuàng)造出來,它便脫離人而獨立存在。非物質文化則以人為載體,是靠人來傳承的,人應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近年提出了“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概念,國家和地方也命名了一些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或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陳勤建在《文化生態(tài)區(qū)的整體保護》的演講中說,劃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將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原狀地保存在其所屬的區(qū)域及環(huán)境中,使之成為“活文化”,是保護文化生態(tài)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一些地方在規(guī)劃中過多地注重“亭臺樓閣”的建設,而對當地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無動于衷。
甲骨文應該申報 “世界記憶遺產”
在論壇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祁慶富作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保護機制”及其理解誤區(qū)》的演講,他認為,各地在申報非遺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qū),濫用“非遺名錄”的現象也非常嚴重。
祁慶富說,現在很多地方什么文化現象都拿來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很多文化現象是不能列入非遺名錄的。宗教活動中的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可以申報非遺,但宗教本身不能;“雷鋒精神”這樣的沒有歷史傳承的項目不符合申遺要求;像“東巴文化”這樣的籠統(tǒng)文化類型不能申報“非遺”;像“蘇軾家族詩文”等文藝創(chuàng)作、作家創(chuàng)作、影視歌曲創(chuàng)作不能“申遺”;各種“旅游文化節(jié)”等現代命名的群體活動不能申遺;一些違背時代價值取向的“文化糟粕”也被剔除在“非遺”之外。
祁慶富說,現在社會上還存在著濫用非遺名錄的現象,廣告上經常有某種涼茶、某種名酒是“非遺”說法,這是不對的,涼茶、酒不是“非遺”,涼茶、酒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才是“非遺”。
祁慶富建議說,現在甲骨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實際上甲骨文可以申報“世界記憶遺產”。“世界記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的一個文獻保護項目,其目的是對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