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清時代起,這里就是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場上客棧、飯店、茶館比比皆是,鎮(zhèn)上居民大多以此為業(yè)。
丙安鎮(zhèn)距赤水市區(qū)12公里的丙安古鎮(zhèn),是個陳舊的地方,由于至今只有一條水路可到城堡腳下,少了外界的紛擾,整個市場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時光流轉,赤水河洗去了丙安鎮(zhèn)昔日的鉛華,往昔的繁榮漸趨平淡和寧靜,只有趕場天,附近幾個村寨的人聚到場市上,才有點喧嘩,平日來看,依山就勢的古鎮(zhèn)祥和從容。
場市很窄,街中間的石板已被磨得光滑而細膩,但兩頭與路牙子交接處長有斑駁的青苔附著。沿街的老屋前,伸著舌頭乘涼的看家狗和拉長身子曬太陽的大花貓在街頭“橫刀立馬”,本來就只容得下兩人并肩的街,越發(fā)顯得擁擠。
老街店鋪里賣著手編的草鞋、粗獷的竹工藝品,敞開門的堂屋晨,坐一桌老人玩著古牌,或許這牌的年代太久遠了,少有年輕人參與,正因如此,那玩牌的架式到底比起我們在城市街頭常見的麻將多些歷史少些俗氣。
站在老屋門口的年輕人已經(jīng)講不清老鎮(zhèn)的年代了,只曉得房是祖父的父親留下來了。鋪子早在奶奶未嫁時就有了,只有偶爾來尋古訪舊的外來客驚奇的眼神提醒鎮(zhèn)上人,這里真的太老了。
走在這樣的古鎮(zhèn)上,多半都會有一種由時空帶來的惘然與慨然,沒有生命的東西,因曾有過生命的痕跡而讓人想來唏噓不已。
大同在赤水河左岸,距丙安18公里,距赤水市只有6公里,是一個經(jīng)地昔日的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也是一個頗具特色的古鎮(zhèn)。70年前是這個地方繁榮的頂點。半山腰的鎮(zhèn)子下,沿河用紅石砌成的碼頭很有規(guī)模。好時候碼頭上常常停泊著載滿貨物的商船。這些船多從下游運來布匹、花紗以及川黔兩地所需洋廣雜貨,川黔邊境內(nèi)由旱路而來的各種土特產(chǎn)、生熟藥材均在此交貨轉運。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時,半個河面都是楠竹。從碼頭的規(guī)模就可以想見當時大同鎮(zhèn)的繁榮,小鎮(zhèn)漸漸成了鹽商、貨船補充供給、修理船帆的?奎c。正因如此,不時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鐵匠鋪,舊船上用的鐵釘、鐵梢之類的小鐵具成了大同主要的工業(yè)品。最繁榮時,安頓了不到300戶人家的小鎮(zhèn)上,竟開了六七十家打鐵鋪子,家家生意紅火。老輩人說,聽上輩人講,大同很少有清靜的時候,一天到晚叮叮當當?shù)拇蜩F聲與拉風箱的呼呼聲伴著船來船往賀喜道雖的吆喝,熱鬧就出來了。
如今一切都成過去,旱路修通,貨物改道,遺留下來的碼頭石階零亂不堪,現(xiàn)在早已不見停泊的商船,只有母親帶著幼兒在夕陽罩著的河邊戲水,才不致使這個寬敞的碼頭寂寞。
鐵匠鋪也隨著商船的遠去衰敗下來。今天緊貼公路邊仍有一家,風箱已不用人拉了,打鐵的漢子赤著胳膊揮汗如雨,打的不再只是船上用的小鐵具,只在叮叮當當?shù)穆曇糁,還依稀留有老輩人講的那份熱鬧,仍能翻動古鎮(zhèn)已遠去的繁榮。
鎮(zhèn)上老屋的木墻上,還留有60年代中期最流行火爆的政治口號,大紅色油漆刷寫的標準宋體字與對面保存完好的祠堂大門上精美的石刻面對面望著,這些都是小鎮(zhèn)的歷史故事。還有一些故事是關于梢公和船娘的。弄船者日出暮歸,迎來送往的船娘在櫓上系一塊紅綢,既是風俗也表情愫,怪不得碼頭上方半山腰間有一株古老的黃桷樹,只有根扎在半山腰,整個樹干完全橫臥在空中,探出身子俯望著赤水河。講故事的人說這株老樹從長出來就是今天看到的樣子。也許這株老樹把小鎮(zhèn)昨日的浪漫情懷與現(xiàn)在的懷舊傷感交融在一起了。
時間已是黃昏,天氣漸涼,石板街的老屋前放著一張竹床板,不滿周歲的小兒和母親在竹床上嬉戲,年輕的父親和鄰晨坐在一邊悠然聊著,一邊看著這對輕衣薄衫的母子,這個足以讓人駐足回望的景致,為小鎮(zhèn)又增了些許慵倦和散慢。這小兒爬的竹床已完全變成了咖啡色,興許上面爬過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小兒新鮮的皮膚、稚嫩的四肢把這舊的床、舊的房、舊的墻、舊桌舊椅映照得生機勃勃。
不管是老場市還是古鎮(zhèn),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繁華,今天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似乎距古鎮(zhèn)人很遠。坐在洗得發(fā)白的門檻邊看書的老者和在街邊戲耍的頑童一樣從容,那些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吸引了人們?nèi)プ穼ぁⅢw驗,感受早已逝去的生活風情。青磚、拱門、石板街,不同朝代在此演繹不同的故事。如今城里人的時裝店、家用電器店也在古鎮(zhèn)上開著,不多,卻也傳遞著現(xiàn)實社會的氣息,古鎮(zhèn)少女的高跟鞋也裊裊婷婷地踏過青石臺階。在赤水看過瀑布、丹霞、桫欏、竹海,再走走古鎮(zhèn)古街,無論如何你都能讀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歷史的厚重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