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至漢家”云展覽讓歷史觸手可及、多場線上展覽開啟文物的“穿越”之旅、華夏古樂團奏響時代樂音……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正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河南展團的中心,河南博物院花式“整活”,充分展示了博物館在數字化轉型與文物保護領域的最新成果。
近年來,河南博物院在數字化時代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在文化遺產保護、科研成果轉化以及知識產權建設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效果,榮獲多項獎項。本屆博博會主題為“博物館高質量發(fā)展:教研并重、數實融會”,圍繞此主題,河南博物院充分展示了該院在數字化轉型與文物保護領域的最新成果,通過一系列前沿技術的應用與創(chuàng)意展現,讓陳列在展廳中的文物煥發(fā)新生。
河南博物院“邀你至漢家”云展覽(嘗鮮版)參加“博博會”數智化專題展示,以1981年河南省淮陽于莊漢墓出土“漢代陶莊園”三維數字模型及河南博物院數字文物信息為依托,重點聚焦?jié)h代莊園的衣、食、住、行,打造莊園迎賓、宴飲、廚房勞作、農耕、仙居等五大虛擬動態(tài)展示空間。展覽現場,邀請觀眾參與互動體驗,通過全景式、具象化、動態(tài)性的展示,向大眾再現中原地區(qū)漢代莊園生活的真實圖景以及漢代人的精神世界,集中宣傳和展示河南博物院文物數字化保護及文物活化和展示利用的成果。
“方寸之間—院藏古印章谫識”線上展覽,通過梳理中國古印章3000多年的發(fā)展脈絡,喚醒公眾對古印章文化的關注,并創(chuàng)新性地開發(fā)生成專屬個人印章功能,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歷史印記”。“國寶初識·蓮鶴方壺”數字文物展,利用三維立體空間構建出蓮鶴方壺的全貌,可以放大、縮小并且360°自由體驗,通過尺寸、微觀、拆解、透視等多種方式解讀文物,觀眾可在移動端和PC端沉浸式感受蓮鶴方壺的魅力。此外,“人工天河——紅旗渠精神圖片展”“赤子初心——一位共產主義者的家書”等9場線上展覽,通過數字技術讓文物“活”起來,講述中國故事。
河南博物院文創(chuàng)發(fā)展4.0階段,打造出一個名為“虛擬公社”的元宇宙雛形世界。活動現場,該院三位文物保育員以漫畫的形式向公眾介紹關于文物、文創(chuàng)、傳統(tǒng)文化等相關內容,“文物旅游”概念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費體驗。同時,現場采用全球首創(chuàng)的 LED 全息隱形屏技術獨家呈現“中原藏珍”系列短片,其裸眼3D效果讓觀眾仿佛置身文物之中,極大地提升了觀展的趣味性和科技感。
千年古樂,青城再現。華夏古樂團作為河南博物院在研究闡釋、展覽延伸、活化利用的動態(tài)名片,成為展會一大亮點,F場,華夏古樂團將首次聯袂象征著中華音樂文明起源的賈湖骨笛與賈湖陶制樂器,共同奏響《遠古的回響》,讓新石器時期中原地區(qū)的文明樂音在內蒙古的草原回蕩。此外,華夏古樂團還帶來詩經古樂、唐詩吟唱與復原樂器展示。千年前的詩句與悠揚樂聲交織,營造出“詩樂相和”的大美意境;漢代畫像磚編配的漢樂舞《七盤舞》驚艷亮相,舞者身著華麗漢服,輕盈跳躍,再現“似飛鳧止迅疾,若翔龍之游天”的漢代瑰麗舞步;多件珍貴復原古代樂器也在博博會上首次與大家見面,新鄭歌鐘悠揚渾厚,漆繪錦瑟輕柔典雅,曲項琵琶華麗委婉……
河南博物院的這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和前沿技術應用,不僅展現了博物館在新質生產力方面的優(yōu)質實力,也為文化傳承與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來,河南博物院將繼續(xù)秉持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風尚,為公眾帶來更多元化、高品質的文化體驗,開啟文博事業(y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