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讓我們帶您了解雞公山。
雞公山位于信陽市南38公里的豫鄂交界處,東西與大別山、桐柏山首尾相接,地處亞熱帶向溫濕帶過渡的地帶,是我國五個重要地理分界線,即秦嶺淮河分界線(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伏牛山與大別山兩個山系的分界線,濕潤與半濕潤分界線,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界線,南、北方天然分界線,素有“青分楚豫”之稱。此區(qū)是冷暖空氣交綏區(qū),桐柏大別山呈北西——南東走向,而雞公山山體卻呈近南北走向,兩側(cè)峽谷深平,易于通風(fēng),似兩條通風(fēng)走廊,一年四季,時有風(fēng)生風(fēng)息,故有“無日不風(fēng)”之說,特別是夏季,清風(fēng)送爽,驅(qū)熱消炎;由于雞公山處于南北動植物過渡帶,山上植被豐茂,覆蓋率高達87%,有各類植物2200多種,在炎熱夏季,可遮光蔽日;由于受地形、植被、風(fēng)、雨的交叉影響,雞公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小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相當,夏季氣候涼爽宜人,平均氣溫23.7℃,最高氣溫32℃。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有“三伏炎蒸人欲死,清涼到此頓疑仙”之美譽。所以雞公山雖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yīng),特別適宜療養(yǎng)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臟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雞公山長年又被云霧所籠罩,而被譽為“云中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