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任村鎮(zhèn)盧家拐村的“青年洞”,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工天河”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8月11日,記者在“青年洞”實地走訪注意到,作為紅旗渠精神的實景體驗場所,正值暑期的這里迎來了旅游旺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赴此觀光游覽,感悟曾經的艱苦奮斗歲月。
圖為游客在紅旗渠“青年洞”留影。劉鵬 攝
20世紀60年代,為早日將山西省平順縣境內的漳河水引入林縣(現安陽林州市),建渠干部群眾提出“寧愿苦戰(zhàn),不愿苦熬”,并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擔負起開鑿隧洞的重任。
圖為游客走在通往紅旗渠“青年洞”的盤山路上。劉鵬 攝
以太行山為依托的這里地形復雜、地勢險要、石質堅硬不易鑿穿。特別是在糧食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青年們?yōu)榱颂铒柖亲樱仙酵谝安、摘樹葉,下河撈河草充饑,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但仍堅持戰(zhàn)斗在工地,吃盡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即便如此,青年們創(chuàng)造了“連環(huán)炮、三角炮、瓦崗窯炮”等多項爆破技術,使工程進度從每天開鑿0.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終在1961年7月15日將616米的隧洞鑿通。
穿洞而過的紅旗渠水澆灌著林州大地,也讓艱苦奮斗的紅旗渠精神,從這里傳向了四面八方。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此洞取名為“青年洞”。
圖為游客在紅旗渠景區(qū)。劉鵬 攝
“青年洞”是彼時紅旗渠建設最艱巨的地段,如今也是紅旗渠精神的實景體驗場所。這里鐫刻了“山碑”和“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的摩崖石刻,還有“虎口崖”“神工鋪”“洞中歲月”“一線天”等景觀,現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黨史教育的主要場所和重要陣地。
有關時光旅行的故事,總能引發(fā)人們津…[詳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