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攝制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河洛記》,11月13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時30分檔開播。
該紀錄片共分5集,聚焦古人稱為“天地之中”的中原大地河洛地區(qū),依據(jù)諸多遺址最新考古發(fā)掘和歷史研究成果,見證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時期多元一體格局歷史進程,講述第一個廣域王朝誕生之前的故事。
紀錄片《尋古中國·河洛記》海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近距離記錄鞏義雙槐樹等15個遺址
《尋古中國·河洛記》近距離記錄了包括新近發(fā)掘的河南宜陽蘇羊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等15個對于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義的史前遺址。
該紀錄片中有多項首次或深度披露的考古成果,涉及大量歷史、文化知識。比如,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里,“宅茲中國”是目前已知“中國”一詞最早的來源。對于“中”的“執(zhí)念”,源自古代中國“擇中立國”的思想。河洛地區(qū)憑借地理優(yōu)勢成為先民心之向往的“天地之中”。
運用大場景3D掃描、XR+等新技術
《尋古中國·河洛記》攝制組深入走訪河南、浙江、安徽等多個省份,集中對20多個博物館所藏100余件文物進行拍攝。同時,博采眾長,采訪了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南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0多位權威學者和各學科專家,翻閱《尚書》《周禮》《史記》等30余部經(jīng)典古籍,多角度解讀河洛地區(qū)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該紀錄片持續(xù)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創(chuàng)作理念,充分運用大場景3D掃描、XR+等新技術,復原史前聚落面貌、城市建造技術、石器裝柄使用等,展現(xiàn)河洛地區(qū)在與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助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生動反映中華民族走過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fā)展歷程。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