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xiāng)村女校長"李靈感動中國
http://www.zfkbjt.com 2010-1-5 來源:綜合 點擊:次
【鄉(xiāng)親】“孩子交給她我們放心”
“李靈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女孩,把孩子交給她,我們放心。”曾莊村村民曾憲振在希望小學門口開了家小飯館,幾年來,他親眼看著李靈每天忙碌操勞,從一個胖乎乎的女孩,漸漸變得消瘦憔悴。
曾憲振說,李靈打心眼里喜歡孩子,孩子們當然親近她。“等俺孫子長大了,就送到李靈的學校。”他說。
嫁到外村的曾敏,寧愿把自己4歲的女兒寄養(yǎng)到娘家,托付給希望小學幼兒班。“孩子在學校餓不住,凍不住,傷不住,交給李靈俺不操啥心。”曾敏說,再過幾年,女兒準備在李靈的學校上小學,“如果李靈辦中學,俺還叫閨女跟著她上學”。
希望小學現(xiàn)有460多名學生,8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其中四分之一來自曾莊。前不久發(fā)生在學校的一件事,讓更多鄉(xiāng)親對李靈寄予了信賴和厚望——
今年8月,李靈帶著4個學生乘坐D字頭火車,到北京游覽長城、鳥巢,參觀北大、清華。一個星期的北京之旅,讓這些之前連縣城都沒去過的孩子大開眼界。回校后,4個孩子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有3個名列班級第一名,一個二年級學生是班級第三名。孩子們的經(jīng)歷和巨大變化,轟動了十里八村。
“9月份開學一下增加了100多個學生。”李靈說,鄉(xiāng)親們越喜歡她,她越感到責任重大,不能讓孩子們在學校有任何閃失,期望他們個個成績優(yōu)異,順利升入中學,考上大學。
【父母】閨女曾常躲在屋里哭
烈日炎炎,腳蹬三輪,走街串巷,收購舊書——今年夏天,出現(xiàn)在鄭州街頭的這些場景,構成了一幀非同尋常的“李靈映像”,留存于人們的記憶中。
“當時靈兒去鄭州干啥,俺都不知道。”李靈的母親劉桂芝,是個樸實厚道、不善言談的農(nóng)村婦女。她說,今年一放暑假,李靈對她爸說想去鄭州,她爸以為女兒是去游玩,并沒放到心上。“6月底的一天,有個報社記者找李靈,俺才知道孩子吃了恁大苦!”劉桂芝回憶,記者拿出李靈騎著三輪車的照片,說她在鄭州光收小學生用的書,餓了渴了就啃干饃,喝白開水。
“俺心疼得受不了,靈兒是個女孩子,還沒成家呢!說心里話,俺怕人家說她不像個女孩樣兒,辦個學人都辦傻了,將來誰還敢跟俺閨女提親說媒?”劉桂芝說。
李靈的家在許灣鄉(xiāng)程寺村,離學校三里遠。2002年,李靈從淮陽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打算辦一所小學。“孩子想辦學,我當然支持。”教了近40年政治課的中學教師李丙興憶起女兒李靈當初的決定,說當時就和她結成了“同盟”。他幫助李靈租用校址,借遍所有親朋好友的錢建起了校舍,又聘來十多名老教師。
學校辦起來了,油印機、大喇叭、書桌、教具等是李靈從別校淘汰的舊物件中買來的,簡單翻修后派上用場。隨著學生的不斷增多,民辦學校無法享受國家免費教育,教輔材料大量匱乏,成了李靈的心病。
“閨女經(jīng)常躲到屋里、廁所里哭,我和她爸勸她,說實在不中,學校就散了吧?伸`兒說再難也要辦下去,村里很多人出門打工了,留家的孩子不上學不行。”劉桂芝說,看李靈態(tài)度堅決,她和老伴在學校搭個窩棚,吃住在學校,陪著女兒。
記者看到,李靈父母居住的小屋四面用塑料布遮擋,頂棚覆蓋石棉瓦,不足15平方米的屋內凌亂、擁擠、逼仄,除了一張大床,就是角落里碼放著的幾臺未開箱的電腦和一些教具。“這些東西是好心人捐的,不能弄壞了。”劉桂芝說。
時近中午,劉桂芝走進窩棚旁邊的廚房忙著燒菜。“幾百個孩子在學校吃午飯,俺請了幾個親戚過來幫忙,今天吃大肉燴菜和白面饃。”劉桂芝告訴記者,李靈86歲的姥姥在老家種了一畝地菜,隔幾天就讓人送來一些。“叫孩子們上好學,吃好飯。這是靈兒定下的規(guī)矩。”劉桂芝說,女兒的話,“不能不聽”。
作者: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笑罵從汝”的鄧綰 2009-12-28 15:07:28
- “威風少俠”張開印 2009-12-23 13:53:15
- 宋太宗為黎民百姓雪中送炭 2009-12-18 10:06:57
- 宋徽宗的罪己詔“悔之何及” 2009-12-16 10:13:07
- 北宋宰相王安石 吃飯實在不講究 2009-12-15 10:05:20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