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中國第一大姓王姓 部分祖根河南
http://www.zfkbjt.com 2007-4-26 來源:河南省旅游信息中心 點擊:次
王姓是最新公布的中國第一大姓,分布非常廣泛。來源主要有七種:
一是出自姬姓,由三支姬姓族派構成王氏主體。其一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后人由洛陽遷居于太原、瑯邪,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后來成為天下王氏的主要支派。
其二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并封于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稱為王家。
其三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后,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四是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后代,后齊國被秦國所滅,便改姓王,此為河南王氏。
五是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殷商王子比干(紂王的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其子孫為紀念他,便以王為氏,又稱為汲郡王氏。此為河南王氏。
六是由北方他族改王姓而來。
七是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
王姓因支派眾多,故望族也很多。據《廣韻》所載,其著名的王氏郡望有二十一處,其中以太原、瑯邪兩郡的王氏家族最望,后發(fā)展成為天下王姓的主要支派。太原郡為戰(zhàn)國秦莊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北),相當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的晉中地區(qū)。瑯邪郡,秦置郡,治所在瑯邪(今膠南縣瑯邪臺西北)。相當今山東半島西南部。這兩支王氏同為周靈王太子晉之后。王姓以太原、瑯琊、三槐、槐陰金陵、開閩等為其堂號。
王姓最早的發(fā)祥地方以山西、山東、河南省境為其繁衍地區(qū)。漢至晉時,王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形成了太原、瑯邪兩大郡望,但仍以中原地區(qū)為中心。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王氏被列為北方四大士族崔、盧、王、謝之一。自西晉末年,王姓開始自中原大舉南遷,相繼在湖北、江蘇、浙江等地定居。隋唐五代時期,王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且向東南沿;蛭髂系貐^(qū)遷徙。如唐末王潮、王審知兩兄弟率兵入閩,被稱為開閩王氏,其后多分布于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宋代,三槐王氏迅速崛起,成為北宋除皇室以外最為顯赫的家族之一。宋代以后,王姓遍布全國各地。
王姓一直作為我國的大姓,人才輩出。秦代有輔佐始皇平定趙、燕、荊、楚等地區(qū)的大將王翦。西漢末年有攝政王王莽,后建立新朝,稱帝十五年。東漢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王充,晉代有書圣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達十四種之多,其代表作《西廂記》。明代哲學家王守仁,創(chuàng)立陽明學派。清代有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總結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我國學術界有很深的影響。中國老一輩革命家王震、王樹聲、王稼祥、王平等更是為共和國立下了不朽功勛。
作者: 通訊員:--
(責任編輯:志威)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