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儺舞青銅面具
http://www.zfkbjt.com 2007-5-29 來源:河南省旅游信息中心 點擊:次
提起中國的"儺文化",總給人一種神秘莫測、寓意深遠和無法抗拒的藝術魅力。那些凝聚著"獰厲美"的面具和動作,已成為"有意味的符號",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把人們帶進那返補歸真的圖騰歷史時代中去......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儺舞青銅面具,就保存在河南禹州市,這是一面西周時期的歷史文物,距今約三千年。這付面具由青銅鑄造大小如常人臉型,只是呈半截狀,下部無嘴,這是為了使舞者在臉上固定,這也繼承了商代面具的"兩鬢如戟"的特點。面具兩側(cè)還有小孔,以供舞者穿繩系戴,或插上羽毛之類。該面具上部突出的兩只獸角,充分體現(xiàn)了崇尚神獸圖騰的觀念和遺風。據(jù)史籍記載,西周時期,這種戴著猙獰的獸形面具的歌舞,一般是在進行"儺祭"時表演驅(qū)鬼逐疫的。"儺"也稱"大儺",原為古代人們驅(qū)鬼逐疫的儀式,在舉行這種儀式的活動中,人們裝扮成神獸,表演著粗獷的歌舞,動作激烈又兇猛,還不時地狂呼號叫。當時,"大儺"一般由王室和諸侯代表國家在歲終舉行。儺祭在周代王宮中規(guī)定每年舉行三次,有專任儺祭的中心人物叫方相氏,他戴著面具。身披熊皮,黑上衣,紅褲子,一手持戈,一手揚盾,口中喊著"儺" !"儺"!率領著眾神獸等大隊人馬到宮廷各角落跳躍呼號,將危害人們的妖魔精靈驅(qū)逐出去以求一年的平安和吉祥。后來,這種活動逐漸流傳至民間,孔夫子就曾身穿朝服,畢恭畢敬地站在家廟前觀看過民間?quot;鄉(xiāng)人儺",F(xiàn)在還保留著儺舞、儺戲,就是由"大儺"發(fā)展變化而成的。 西周儺舞青銅面具是國內(nèi)僅存的一件,它為研究儺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作者: 通訊員:--
(責任編輯:志威)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