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影寺,位于河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青龍峽景區(qū)、修武縣西村鄉(xiāng)影寺村,創(chuàng)建于隋代。這里四面環(huán)山,中為平地,風光綺麗,是太行獼猴的主要棲息地。這里的獼猴早已與當?shù)厝嗣窈湍老嗵,招手即來,至今亦然?BR> 凈影寺僧人以習武為主。北宋時期,武僧們仿照猴子的靈性和動作,創(chuàng)編了一套“猿仙通背拳”,簡稱“猿拳”。此拳主要流傳于懷川本地和晉東南。到了南宋年間,寺院禪師相互調(diào)換,猿拳遂傳人少林寺,少林寺將此拳和“大悲拳”定為秘傳拳種,不再外傳。
然而,在懷川本地人中習練猿拳者眾多,便在當?shù)刈园l(fā)傳承。至清代,猿拳傳人敢廢、武備將猿拳傳于郭萬清、張文魁等十杰士。郭萬清、張文魁又將猿拳傳于董成(號稱公德先生),董成傳于現(xiàn)焦作市龍洞鄉(xiāng)高窖河村的許秀文、許秀武兄弟,猿拳便在此發(fā)揚光大,由許門世襲傳承。許氏第六代猿拳宗師許萬懷將猿拳傳于其外甥(修武雙廟村人)郭再汾。猿拳在郭再汾手中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20歲時,他進京殿試,中“武舉”,皇封“武德騎射”官職,并得皇賜御書“雄風柳絮”金匾,褒揚猿拳。另賜柏樹一棵,以示猿拳源遠流長、萬古長青,從此,猿仙通背拳聲名遠揚。
郭再汾中武舉后,在高窖河村中為恩師建造石樓宅院兩處,將皇賜線柏栽于石樓西側(cè),“雄風柳絮”御匾端掛于門庭正中,F(xiàn)御匾已流失無存,但樓舍仍在,那棵線柏仍昂然挺立,它是焦作市境內(nèi)惟一的一棵線柏,也是僅此一棵皇賜古樹,后世拳師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高窖河許氏算起的猿拳第十世傳人、焦作市黃河武術(shù)館館長李培鈞,近年培訓學員3000余人習練猿拳,并在國家武術(shù)研究院的支持下編寫了《猿拳108式拳譜解釋》,使這一中華武術(shù)瑰寶得以進一步發(fā)揚。
猿拳風格,似猿猴輕靈動作,行如流水,起伏翩翩,演練時慢類太極,快遜長拳,擺動如春風和柳,站立如嚴冬傲梅,魅力無窮,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