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ū彼危┨K軾《題西林壁》
有人說過,“在中國,不聲嘶力竭地愛死蘇東坡,就不會被承認是真正的文人。”如果光是愛死蘇東坡的話,就能當上真正的文人,那豈不是太容易點了吧。何況也沒有看見那位,讓他揪心掛肚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佳人,也曾經是文人呀。(倒是有聽說過一位蘇小妹,據傳后來成了黃庭堅的夫人,入洞房時黃庭堅被對對子難住了,還是蘇東坡幫的忙。)
要命的是,蘇子瞻剛好是我最崇拜的偶像之一。當然,我不會喜歡到連“東坡肉”之類的,也恨不得啃上幾口的“附庸風雅”。也無法愛上他的所謂“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高雅趣味。但是我能一口氣,背出(喜歡)他的許多詩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飲湖上初晴后雨·淡妝濃抹總相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
最臆愛的當屬《題西林壁》啦,蘇老夫子的《題西林壁》,把原本是一座仙氣盎然的匡廬洞府,硬是從“遠近高低”處,品出了禪意,從而開啟了“只緣身在此山中”者的“思路”。由此,仙風道骨者,在這里品出了氣象萬千的氤氳仙氣;青燈黃卷者,在這里悟出了慈悲為懷的博愛佛氣;學富五車者,在這里嗅到的是飄逸靈動的自然精氣;帝王將相者,在這里聞到的依然是蕭瑟沉悶的殺氣;蕓蕓眾生者嘛,只有趨之若騖、亦步亦趨的跟風習氣。
五次路過南昌,多次經過廬山腳下,沒有一次有強烈的上山欲望,或許是跟當年的“敬業(yè)”有關,或許是“近鄉(xiāng)情怯”,也或許是認為這廬山離咱就“近在咫尺”,留待下次吧。這一等,把廬山從原來的一處避暑勝地,等到了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這一待,把《廬山戀》的浪漫期盼,落在了“天蒼蒼、野茫茫”大草原的《牧馬人》后面好幾年。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時節(jié),仍然見不到有了卻夙愿的“曙光”。于是乎,就學來古人 “神游作文” 的招式,也從道聽途說中,憑空來聞一聞廬山的“色、香、味”(庸人心目中的廬山)。
廬山秀美奇峰的“色”,詩文飄逸的“香”自不待說,倒是這“味”經我一咂吧,還真吃出了酸、甜、苦、辣來。
廬山的品味,或稱情調,既有來自文人騷客的千古詠唱,也有仙道中人的瀟灑笛音,更是有關佛廟的木魚鐘鼓。而一群來自“番邦異域”的藍眼睛洋人,尤取讓廬山具備了西方式的浪漫情懷。其“始作俑者”,是一位名叫李德立的英國人。廬山著名的別墅:“美廬”、“蘆林一號”、“176”號、“124”號、“359”號、“442”號,都是那時的建筑“杰作”。
走在東谷這些隨意、自然散落于秀美山間、溪畔的樓房,一股清涼、恬靜、怡爽的感覺,不經意地沁入了心田,大有“人生得一此房(老死山林)足矣”。大有反倒得感謝這位取了一個中國名字的“老外”,盡管他(1895年)挾裹著大英帝國的“船堅利炮”(對清政府施壓,而簽訂了長達999年的《牯牛嶺案十二條》),租借了這牯牛嶺東面的長沖谷(現稱東谷別墅風景區(qū))。
縱觀中國近百年的恥辱史,大凡被殖民、租借的地方,如臺灣、香港、澳門、青島、上海、廈門、大連、天津……,現在都能“名列前茅”、經濟騰飛。所以有人說,中國的問題,不是自己沒有能力,中國人也不笨,而為什么總是落后挨打呢?癥結在于:體制上。其實呀,歸根結底,還是“傳統(tǒng)文化”中“根深諦固”的“皇權意識”惹得禍。
尤取令人可悲的是,現在居然出現了一種“論調”:中國當年如果真淪為殖民地該有多好?不知要少走多少彎路。
想一想,既心酸,又無奈。特別是坐在酒吧,搖晃著手中透明的高腳杯,看著晃動的麗人,啜著血紅的葡萄酒,窗外是一片流光溢彩的繁華。再想想,曾經的煤油燈時代,一時竟百感交集……
后來,還是上了一趟山,就像到了新疆,明明知道天池已經不是過去的天池,一樣也要去看一看的。帶著白居易的詩,懷著李白的歌,借著蘇東坡的眼睛,坐著上山的公交車來到了牯嶺,牯嶺是廬山的中心地處廬山北嶺,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谷,海拔1164米,是一座桃源般的云中山城。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刻意“濃妝重彩”的打扮,依然無法掩蓋去“美人遲暮”的無奈。曾經“閉月羞花”的臉龐,散發(fā)出的卻是浮噪、唯利的笑容。連那絕艷迷人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烏黑亮麗的秀發(fā),也改變了往日的模樣,稀松而又枯黃。惟有那冰青玉潔般散落山谷的“沉魚落雁”的心境,還遺留些許曾經的感動。
我亦步亦趨地來到錦繡谷,在天橋的一處斷崖邊,一位扎著兩個蝴蝶結的女孩,在欄桿邊,手拈著一條紅絲線,隨風飄蕩。不遠處,她的爸爸、媽媽,正在拍照。我心里一緊,連忙走上前去,不動聲色地問:“你在做什么呀?”
她側過臉來,稚氣十足地說:“唏!小聲點,我在釣蜜蜂呢。”
我來了興致了,碰到了位小“姜太公”,趕緊放低聲音地問“一根紅線,能釣到嗎?”
“告訴你吧,我是在釣蜜蜂的快樂。”
“釣蜜蜂的快樂?!”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好玩,真好玩,讓我來釣一下,好嗎?”
她側過身來,一邊鄭重地把線遞給我,一邊好奇地問:“你不快樂嗎?你也要釣蜜蜂的快樂嗎?”
“……哦……啊,是的!我也要釣一釣釣蜜蜂的快樂!”我差點不知如何回答。
這時,女孩的媽媽才急匆匆地跑過來,一邊抱起她說,“寶貝,這多危險呀,你咋跑這里來,要是大灰狼來了,怎么辦?”
“我們在釣蜜蜂…….”
一邊轉過身去,對著隨后趕來的男人嘟嚷道:“你瞧這欄桿邊,多玄呀!你說這孩子不懂事,瞧那人也跟著瞎摻和,不知安著什么心呢?”
隨風飄進的竊竊私語,又從另一邊飛出,一直飄進了谷底,遠去的小女孩回頭向我做了個鬼臉,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
從此,如果遇上不痛快的事,或者什么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去釣一釣蜜蜂們的快樂,那快樂真的比蜜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