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帥府位于沈河區(qū)故宮南側,又稱大帥府和少帥府。是清末民初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府第,面積1.6萬多平方米,四周圍筑有三米多高的青磚厚墻,內部分為東、西兩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

整體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三進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間,呈目字形;▓@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層羅馬式的青磚洋樓,建于二十年代。曾作為他的公署。其中,一樓是會客場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員,商定軍機大事之處;二、三樓是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大青樓一樓正中是個會客廳,因有兩只老虎標本陳列其中,故稱老虎廳。當年張學良將軍處決楊宇霆和常蔭槐事件即發(fā)生于此。

中院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式建筑。建于1914-1918年,即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之后。中院建筑既沿襲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風俗,也體現(xiàn)出東北、特別是遼南風土習慣。中院的第三院落原為帥府的內宅,現(xiàn)在這里舉辦了《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yè)績展覽》。

東院原是帥府后花園,也稱帥府苑。1915年開始修建帥府花園及小青樓。1918年小青樓落成,1922年大青樓竣工。小青樓是一座中西合壁式的兩層磚木結構小樓。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就在此樓一樓會客廳里謝世。
大青樓是仿照北洋軍閥政府總統(tǒng)曹錕在天津公館——曹家花園的樣式設計建造的,是一座歐式建筑,三層,坐北向南,是張作霖1925年晉升為東北邊防督辦后的“公署”。
西院是一組紅樓群,占地11017平方米。是在1914年興建帥府中院的同時修建的。西院的南半部有7間瓦房是帥府衛(wèi)隊營營部,北半部以青磚圍墻與衛(wèi)隊營相隔有兩組四合院。西院紅樓群是1933年建成。院外建筑主要包括帥府辦事處、邊業(yè)銀行和趙四小姐樓等。

二十世紀20-30年代,張氏帥府中曾發(fā)生過多起震驚中外的事件:張作霖在此成為“東北王”;皇姑屯事件發(fā)生后,“大帥”身負重傷,死在帥府;張學良將軍在這里宣布“東北易幟”、維護了祖國統(tǒng)一,并處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解放后,人政府多次撥款維修這一建筑群,于1996年把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