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溫州永嘉境內(nèi),南北縱貫,這里是魏晉時名震一時的“風(fēng)流王謝”的故里。
闖入桃源境界
石桅巖是楠溪江景區(qū)的門戶所在,就如同在一塊石巖上的幾個鐫刻的大字——“漸入佳境”,這里正是美妙旅程的開始。
石桅巖景區(qū)的入口是小三峽,買票進門,卻被前面的一湖綠水擋住了去路。兩岸重山掩映,湖水彎過峽谷不知有多遠,怎么進去呢?忽然從峽谷中盡頭劃來一支小舟,原來是來擺渡我們這些有緣人的。坐在船上,兩岸的峻嶺不斷的后退,那一潭綠水看不到底,手放入潭中,水從指縫間流過,清涼透骨。
小三峽并沒有很長,不一會兒我們便棄舟登岸了。大體上石桅巖是個山谷,走在這靜謐的山谷中,看著兩邊的奇峰秀色,聽著路邊小溪的嘩嘩流淌,真是好像踏入了一個世外桃源。走著走著,忽然寂靜的山道上“哞”的一聲,一頭母牛帶著兩頭小牛悠閑的從對面散步過來,它們是這里的主人,我們只有把山道讓開,讓它們先過。它們慢悠悠的走過去,正眼都沒看我們一眼。
竹筏江游
不知道當(dāng)年謝靈運來過獅子巖沒有,而眼前的這獅子巖,卻活脫脫是一副優(yōu)美的山水詩畫。喚來一排小竹筏,撐傘坐在竹筏之上,筏老大身披蓑衣頭戴竹笠搖槳筏頭。竹筏毫無聲息地駛離岸邊,在平緩的江面上徐徐漂下,心情也隨著水流緩緩的舒展開來。偶爾穿過一片急流,筏身會有些許的顫抖,江水涌了上來,漫過我的雙腳,引起同行女孩們的一兩聲驚呼。在清澈的江水、清爽的江風(fēng)中,頭靠在竹椅上,閉上眼,聽著周遭的水聲、風(fēng)聲、岸邊竹林的嘩嘩聲,不由得羨慕起撐篙的筏老大來,每天可以與這樣的美景做伴,會是如何的寫意生活!
行至下游,江上回轉(zhuǎn)的筏子漸漸多了起來,一排排的竹筏來來往往,但在這寬闊的空間里,沒有一絲喧雜得感覺。由于是逆流而上,筏老大們撐得很辛苦,碰到急流險灘,還要跳入江中拖著筏涉水而行。盡管如此,上游漂下來的和下游拖上來的筏老大們還是大聲的打著招呼,江上不時傳來他們爽朗的聲音。
深藏的絢麗
去十二峰的時候,天氣很好,陽光明媚,遠山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山谷中有大片的農(nóng)田和油菜花,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很清爽。
沿著山路拾級而上,路過一個小亭,從亭中可以聽到隆隆的水聲,看到前面山頭飛瀉的瀑布。亭旁有小路蜿蜒而下,直通瀑布的盡頭——一汪淺潭。雖然水勢不大,但靠近了,仍然可以感覺到水波的震動。在陽光的折射下,瀑布上有幾條彩虹若隱若現(xiàn),雖然說不上絢麗,但已經(jīng)足夠驚艷了。返得山上,才發(fā)覺小亭的名字叫“橫虹亭”,想必是亭以瀑名,的確貼切極了。
我們繼續(xù)前行。據(jù)說山谷中藏有九段瀑布,雖一脈相承,卻各有千秋韻味,故有“九氵祭”之稱。我想,是否是龍生九子、化身于此呢?可惜我們一路過來,只顧驚訝景色美麗,卻忘了細數(shù)瀑布的個數(shù)了。不過這其實并不重要——沿途美景,又何止九個之多?
印象中的第二瀑,是一個驚喜。寬寬的水簾順著石壁傾下來,如同一個寬寬的銀幕,遮上了一層珍珠串成的彩簾,晶瑩流動,后面映著的影片隱隱約約,令人有撥簾入戲的沖動。再往上走幾步,突然有一汪碧水停在眼前,只見鱗鱗的波光慢慢的延伸開去,一直沒入郁郁蔥蔥的深處。這汪碧水與剛才的瀑布相諧相應(yīng),一靜一動,真是相得益彰的造化。
經(jīng)過了這些瀑布,小路也開始曲折而下,引著我們到了半山腰的一個山谷,這里竟然深藏著別樣的秀色。山谷很大,被群山環(huán)繞,卻有農(nóng)田、牛羊、村舍,甚至還有教堂,讓人豁然開朗!原來在這遙遠的深山里,還有如此般安詳?shù)木车,村民們耕作不輟,生活平靜、無爭。
山水詩源
楠溪江風(fēng)景之美,自古就已聞名。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就有傅隱遙、梅福等一些求仙問道的人來此隱居。劉宋時期,謝靈運在此寫出了中國第一批山水詩。稍晚一點,蕭梁時期的陶宏景,曾在楠溪江的大若巖等地修煉,他在《答謝中書書》里描寫此地的風(fēng)光“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歷代詩人對楠溪江山水吟詠不輟,蘇東坡贊嘆道:“自言長官如靈運,能使江山似永嘉!崩钋逭漳舷聹刂,到楠溪江,寫下了著名的《武陵春》:“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耕讀文明
秀麗的風(fēng)景、肥美的土地以及江上的舟楫之利,楠溪江地區(qū)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聚棲,其后歷經(jīng)百越時期,漢末兩晉始為漢化,到南宋則形成了獨特的耕讀文明。
由于環(huán)境的封閉,在千余年蒼海桑田、星轉(zhuǎn)斗移的大變遷中,楠溪江保持著相對的獨立和穩(wěn)定。在楠溪江沿岸的谷地里,仍星羅棋布著數(shù)百座晚唐至明清時期建造的古村落,如蒼坡、芙蓉、巖頭、楓林、東皋、蓬溪……這些村子散落在山麓水濱的農(nóng)田之間,掩映于林蔭竹叢中,青瓦粉壁,屋舍儼然。在這些村落中,鎮(zhèn)南芙蓉古村和鎮(zhèn)北的蒼坡村非常奇特,芙蓉古村按“七星八斗”修建,蒼坡村卻以“文房四寶”來布局,保持了宋代的原貌。村口古柏參天,村民淳樸好客而住宿在農(nóng)家亦頗有情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