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5個學習雷鋒紀念日
http://www.zfkbjt.com 2008-3-5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點擊:次
今天是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fā)表45周年紀念日。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習雷鋒活動,至今已整整45年。
雷鋒這個名字,曾經(jīng)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桿,他所代表的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精神,教育和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然而時過境遷,在今天這個追求功利、物欲之風盛行的時代,人們已經(jīng)不再把“雷鋒精神”、“學習雷鋒”掛在嘴邊,甚至有報道說,大部分小學生已經(jīng)不識雷鋒,只知周杰倫、劉德華等明星。
不可否認,雷鋒精神是時代的產(chǎn)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精神確實起到了激發(fā)斗志和統(tǒng)一思想的作用。正如新聞傳播學者陳力丹所說:由于那時中國是封閉的,在沒有信息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典型報道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斗志。正因為雷鋒是一個偶像,那么在這個偶像紛紛走下神壇的時代,雷鋒精神自然就不再具備一呼百應的號召力,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我們這個時代不再需要雷鋒精神了呢?顯然不是。在筆者看來,雷鋒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精神,恰恰是當前個人生活與思想多元化的時代所需要的。雷鋒精神的存在,不僅能起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矯正社會不良風氣的作用,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雷鋒精神仍然是時代的需要,中華民族的需要。
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學習雷鋒,將雷鋒精神發(fā)揚光大呢?
筆者認為,首先我們要走出形式主義的窠臼。2007年3月有報道說,“學雷鋒日”當天,重慶市渝中區(qū)紅葉敬老院工作人員清早剛打掃干凈的欄桿、窗戶,被八批學雷鋒的志愿者擦了一遍又一遍。為接待這些“雷鋒”,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忙得團團轉。可見,學習雷鋒活動在今天已經(jīng)越來越形式化、表面化,雷鋒精神的內涵卻被人們忽視了。老百姓說:“雷鋒同志沒戶口,三月里來四月走”,就是群眾對形式主義學雷鋒、走過場的不滿。要讓雷鋒精神真正成為時代的精神追求,首先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的“學雷鋒”。
其次,今天的社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學雷鋒”也要緊隨時代潮流、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把雷鋒精神同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結合起來,使它成為人們自覺的道德追求。2008年初南方遭遇罕見的冰雪災害中,許多城市的市民自覺行動起來,為受困人員送水、送食品、送醫(yī)送藥,讓出行不便的陌生人免費搭車等,正是雷鋒精神的生動再現(xiàn)。獻血車旁的義務獻血者,社區(qū)里的志愿者和義工,貧困地區(qū)的支教青年……他們體現(xiàn)的都是雷鋒精神。
我們不必擔心雷鋒精神已經(jīng)遠去,事實上它已經(jīng)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并將永遠傳承下去。無論何時、何地,如果需要,你、我、他,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雷鋒”。(陳才)
作者: 通訊員:--
(責任編輯:王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