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蝸居鄭州西郊
http://www.zfkbjt.com 2010-3-2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有一年,一個在部隊當連長的朋友到鄭州探親,其愛人在國棉五廠上班,帶著孩子住在“媽媽樓”里。我去看他時,只見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從后窗到兩廂呈“品”字形擺了三張吊著蚊帳的雙人床,三戶人家就是這樣同居一室!其生活的不便與尷尬可想而知。
鄭州電纜廠生活區(qū)東邊,有五六排小平房。電纜廠后勤處將每間平房一隔為二,每戶9平方米,分給已婚青年職工,這里就成了已婚青年職工的“幸福港灣”。9平方米的斗室,放一張大床,床頭一側強塞進一個三斗桌,床尾放一柜子,屋里轉身都勉強;孩子、大人在室內的活動空間就是那張大床,孩子好動,在床上蹦來蹦去,經常發(fā)生床板被蹦折的現象。為了拓展空間,每家都在門口用亂七八糟的木棍和毛氈搭一個小廚房做飯。到了做飯時間,誰家做了啥飯,炒的啥菜,滿院皆知。
有一戶青年雙職工,育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姑娘。小姑娘生性好動,一日,她媽媽從熱水瓶中倒了一碗開水放在桌子上,小姑娘手舞足蹈時,手碰到了碗口,一碗開水一下子扣在了臉上。小姑娘的爸爸瘋了似的跑到傳達室給廠辦打電話,廠里飛速派出一輛大卡車把孩子送往醫(yī)院,幸虧搶救及時,沒有大礙。
我們那代人在這樣的“蝸居”中生活、養(yǎng)育子女,用我們的勞動為共和國做著貢獻,也一步步隨著祖國的強大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多少年過去了,那個時代的“蝸居”處早已變成了高樓大廈,但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們,都會把它銘記在心。
作者:郭桂蘭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虎頭鞋和虎頭帽的風俗 2010-3-1 9:59:47
- 50年代的元宵節(jié)觀燈印象 2010-2-26 10:10:27
- 北宋時東京開封的走馬燈 2010-2-24 8:49:22
- 鄭州街頭的糖葫蘆 2010-2-22 9:00:07
- 北宋皇宮的冬季運動會“冰嬉” 2010-2-20 9:22:18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