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國外的旅游觀念一直在沖擊著國內旅游市場,它們中有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改變了中國旅游業(yè)的格局,比如“自由行”概念。還有一些概念則剛剛引入國內,例如提前預訂旅游,這種預約旅游,是繼隨團旅游、自助游、自駕車游之后興起的又一種旅游新方式。與此同時,即時預訂旅游(Last Minute)則反其道而行,強調旅游不要為計劃所禁錮,追求隨性。那么這兩種旅游方式到底有哪些不同?都有哪些特點?使用技巧有什么不同?都存在哪些發(fā)展障礙?讓我們一一解析。
理念PK:計劃VS變化
“預約旅游”是旅游計劃性的體現(xiàn),就是將個人的假期、旅游目的地做好安排,提前幾個月向旅行社報名,從而享受到不同幅度的優(yōu)惠價格。預約得越早,優(yōu)惠越多,此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均以合同方式加以保障。
“Last Minute”,直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最后一分鐘”,在旅游業(yè),Last Minute是指在最后關頭才確定旅游產品協(xié)議或購買旅游產品,其實就是即時預訂行為。航空公司的飛機不論是否坐滿都要起飛,而酒店則不論是否住滿都要運轉。如果航空公司和酒店出現(xiàn)了預約被取消或是銷售狀況不佳,產生了剩余的座位和客房,及時將這些座位和客房銷售出去,可以減少損失。當然,這是對雙方互利的交易,旅游者也能享受到比平時優(yōu)惠很多的價格。Last Minute旅行的出現(xiàn)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旅行方式,甚至旅游態(tài)度,旅行不再非得是需要長期規(guī)劃的大事情。就算你沒有想好去哪里旅行,什么時候出發(fā),沒關系,搜索一下最近的Last Minute旅行特惠價格。
“提前預訂旅游”是一種旅游新方式。
價格PK:早訂價平VS隨“價”動身
提前預訂旅游好處多。中國人尤其是廣州人出游向來缺乏計劃性,通常習慣在假日前幾天才匆匆設定行程。正因為沒有做好休假計劃,不少人總是年復一年地既期待又抱怨黃金周,在滾滾人流中不見風景只見人頭。由于周末計劃也欠缺,寶貴的休閑時間也花在應酬上。其實,有計劃地休假能減輕無謂的疲勞負擔,把時間花在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上。出境游由于要涉及到簽證和酒店,所以更是要提前預訂。對于自助游,一般都要提早做旅程計劃書,然后不斷完善規(guī)劃。在行程中尤其要重視第一晚和最后一晚酒店。同時,歐美及日本都是預約型社會,即使有錢,如果沒有提前預訂,也會產生很多麻煩。另外,做計劃的過程也是非常享受的。
還有一類市民不想旅程因為被“預訂”的旅店而綁住,喪失了旅行的自由度。而且事先預訂常會面臨行程更改,被迫要取消訂房的問題,那筆取消的費用讓不少人對于事先訂旅店一直很在意。Last Minute這種旅行方式,其樂趣就在于不可預知,要想碰到好運氣,那么對旅行的時間不能太強求,對旅行目的地也不能挑剔,根據情況隨機應變。不過一定要慎重出手,幾乎所有的Last Minute特價產品都是不能退貨的。同時,當機立斷,如果在信譽度高的在線旅游預訂網站發(fā)現(xiàn)讓你心動的旅游產品,那就盡早行動,不然很可能在半個小時后就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
提前預訂旅游和即時預訂旅游都有獲得優(yōu)惠的可能。
適用范圍PK:旺季預訂好處多VS國外即興產品多
對于只能在旺季出行的游客而言,預約旅游的意義更大。我國旅游目的地大多淡旺分明,旅行社在旅游旺季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強度都明顯加大,景點在旅游高峰期的接待量是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加,難免會忙中出亂,加上在接待方面的怠慢,導致糾紛和爭執(zhí)。如果提早預訂旅游,旅行社提早做好計劃,能更細致地在行、吃、住等方面做好準備,為游客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景點也可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對于那些時間有限的消費者來說,可以考慮購買Last Minute旅行套餐:“機票+酒店”的報價往往都相當劃算,另外,這樣的套餐對于旅行者的旅行時間范圍要求相對寬泛。在國外,目前非常流行的旅游競拍網站頗受歡迎,其隨機性和經濟性正好符合這些旅行者,確實有不少旅行者在出發(fā)前一天以非常便宜的價格競拍到了即將入住的酒店,或者在出發(fā)前幾小時競拍到了價格非常優(yōu)惠的機票。目前,比較熱門的旅游競拍網站有Priceline、還有24-Hotel酒店預訂網等。像Priceline已經可以接受入住當晚11點之前的預訂。顧客可以通過網站的自動訂單處理系統(tǒng),即時得到機票或者酒店供應商是否確認預訂的回復。
還有些酒店預訂網站推出了動態(tài)訂房服務,就是酒店通過實時預訂系統(tǒng)將客房資源即時發(fā)布至網站,酒店還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當前客房預訂情況,提前2到3周把酒店空置或熱銷的客房預留,并根據市場情況動態(tài)定價。旅行者因此可以享受到24小時即刻預訂、即刻確認的服務。由于所有酒店的價格及房間狀態(tài)是由酒店來直接操作的,數據能夠即時更新。需要注意的是,旅游者需要使用信用卡支付部分訂金,以確定預訂的有效性。目前有代表性的是Rates To Go等。
去歐洲,可以在www.ltur.com網站上查詢“Last Minute”和“Super Last Minute”板塊,登錄后預訂列舉出的特定的酒店、機票,甚至打包的旅游套餐,以上兩個板塊主要是針對一個月內的預訂和48小時內的預訂。Lastminute.com網站主要針對英國。網站在主頁開辟了“Go Last Second”板塊,專門為旅行者提供即時預訂的服務。在該板塊下分為3類,包括:7天內預訂、14天內預訂和30天內預訂,每個類別中都有多種實惠的旅游產品可供選擇,既可以是單一的酒店或者機票產品,也可以是某幾個類別的組合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單一酒店產品的預訂,網站能夠在每天晚上8點之前接受當晚預訂,如果是倫敦的酒店,預訂截至的時間還能推遲到晚上10點,這些都使即時出行的旅游者有了更多選擇的余地和空間。
如果是去美洲旅行,可選網站非常多,可以參考www.travelzoo.com網站的熱門板塊,網站提供最受歡迎的旅游線路的詳細情況和預訂方法,其中大多屬于Last Minute類產品,非常吸引人。另外在Expedia和Travelzoo網站也有專門針對Last Minute旅行的網頁。
即時預訂旅游追求隨性。
缺點PK:預訂存在信用瓶頸 VS即時預訂限制多
從目前的發(fā)展來看,“預約旅游”的優(yōu)勢明顯,但也有許多現(xiàn)實問題制約它的發(fā)展。首先是中國市場存在的提前消費意識淡薄、信用體系不健全,預訂旅游還未達到大眾化階段。對于旅行社來說,游客的失信是他們操作預約旅游業(yè)務的最大阻礙。很多游客提前預約報名了,后來卻反悔取消出游計劃,雖然游客提前報名是會被要求先交一部分團款,但由于旅行社在為游客操作一次預約旅游的時候,常常需要向航空公司、酒店甚至景區(qū)交納更多的訂金,游客的反悔往往會使旅行社蒙受損失。其次,不少商家提供的產品也不合適;最后,提前預訂是否能保障消費者利益,例如提前約定旅游最后是否能成團,是否能確保是最低價,也是一個問題。目前部分國內預訂旅游對游客報名也有一定限制,比如預訂時就要付全款,出境長線游還須交押金。此外,不管是旅游線路還是機票,一般是不能退、不能簽轉。這就意味著游客在正式落單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計劃,不能有改變,否則須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
即時預訂旅游限制也很多。首先是產品不少屬于臨時特價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均低于平常團隊線路的價格,但會對出團日期、線路類型等有額外的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只有時間臨近出團日期的線路才會有類似的特價,并且會在某個出團日期后恢復到原來的價格。
其次,有些旅游商品雖然號稱Last Minute,但感覺價格沒有想象的便宜。也有的線路或者酒店其費用在很久以前就很便宜。在歐美等國家,不少航空公司有提供Last Minute的機票,而亞洲則只有少部分航空公司提供此類機票。最重要是Last Minute機票不一定較一般機票便宜,航空公司亦不會保證有機位。
最后,很多時候,旅行者要對“最低價格”有自己的意見,尤其是酒店的房間,價格不能夠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旅行者在預訂酒店之前可以去類似Trip Advisor的網站上查看一下其他住戶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