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宋陵:處處彰顯北宋文化的中原文化名片
http://www.zfkbjt.com 2009-8-5 來源:河南商報 點擊:次
專家解讀
處處彰顯北宋文化
參觀宋陵,記者深切感受到了這座文化寶庫的魅力。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包括永昭陵在內(nèi)的八座宋陵都是南高北低,居于最崇高地位的陵臺卻處在各自陵區(qū)的最低處,到這里瞻仰宋陵,絲毫沒有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覺,因為皇帝幾乎躺在了人們的腳下,這和歷代皇帝的埋葬方法完全不同。
宋陵為什么會有如此奇怪的選擇呢?鞏義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長、副研究員趙玉安向記者解釋,如此選擇還是和風水有關。
他分析,唐宋時期,流行“五音利姓說”的風水理論,趙姓屬于角音,對應“五行”中的木,木生東方,陽氣在東(開封),趙家皇帝必須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東高西下,所謂“東高西下為之角地……南高北下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所以宋代的皇陵都南高北低,形成了一種倒仰的姿勢。
“這種方式是一反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tǒng)做法,被古建筑專家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趙玉安說。
在宋陵參觀,記者首先被其中的石雕像所吸引:陵臺前神道兩旁的石人石馬像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神態(tài)各異,整齊有序地排列到神門外,端莊肅穆地守護著皇陵。
當年宋陵上的石雕像到底有多少?趙玉安介紹,北宋七帝八陵,二十多座皇后陵,近千座親王、公主、大臣墓,陵前均有石雕像,多者六十多件,少者也有十幾件,總體算來,北宋皇陵的石雕像應該有數(shù)千件,F(xiàn)在保存下來的,也將近有千件。
趙玉安很推崇宋陵中的這些石雕像。他說,這些石刻繼承了唐及五代的藝術風格,并被進一步制度化和程式化,較全面地體現(xiàn)了當時的雕刻藝術水平,尤其是在寫實性上較前朝有很大發(fā)展,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
“宋陵石刻擺脫了傳統(tǒng)的神秘色彩,著重反映了當時的世俗生活風貌,具有形神兼?zhèn)涞母叱囆g造詣。代表了我國石刻雕塑史上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趙玉安說,“可以說,宋陵是北宋石刻藝術的露天博物館。”
政府開發(fā)
打造成中原文化“名片”
針對網(wǎng)友所貼出的石雕像被破壞照片,鞏義市文物局局長趙新海說,除個別雕像在前幾年遭人為損壞外,大多保存良好。
“對宋陵大遺址的保護,鞏義從上到下都是高度重視。”昨天,鞏義市副市長談得勝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宋陵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市里主要領導還多次到國家文物部門匯報宋陵大遺址的保護工作,“宋陵大遺址保護項目”已經(jīng)增列為鞏義市2009年重點工程,同時,市財政每年撥付專項經(jīng)費120萬元,以后每年還遞增10%。
“宋陵文物數(shù)量多、分布廣、價值高,保護任務十分艱巨,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把宋陵田野文化的安全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也采取了很多種措施,實現(xiàn)了文化安全無事故。”談得勝說。
在趙新海看來,保護好,并不是鞏義對宋陵的終極打算,秦陵、乾陵、十三陵、東陵、西陵等被陜西、北京、河北打造得無人不知,作為中國最大的皇陵園區(qū)——宋陵卻知名度甚小,“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旅游價值遠遠沒有被開發(fā)出來”。
據(jù)趙新海介紹,下一步,鞏義將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標準對宋陵進行保護,積極準備申遺,讓“宋陵國家遺址公園”早日掛牌。同時依托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編制宋陵保護的總體規(guī)劃,另外要籌建宋文化博物館,對散落在民間的宋陵文物進行征集,集中展示宋陵出土的文物。積極爭取中央、省、鄭州市、縣四級投資機制,為宋陵保護利用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我們要把宋陵打造成‘旅游立省’的文化支點,成為中原文化的名片。”趙新海說。
作者:徐振江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8月1日信陽紅色旅游景區(qū)免費開放 2009-7-31 8:55:12
- 八里溝第六屆親水文化節(jié)開幕 2009-7-27 8:20:32
- 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晉升“國字號” 2009-7-24 17:26:29
- 國際超模大賽選拔賽走進淮陽 2009-7-24 14:54:23
- 朱載堉銅像即將亮相中華世紀壇 2009-7-23 9:16:33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