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
http://www.zfkbjt.com 2008-7-8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開封小吃名天下”,一語道出古都開封的飲食文化特色。如今,隨著古城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匯集各色小吃的開封夜市早已成為一道亮麗的旅游品牌,這其中尤以有著百年歷史的鼓樓夜市最為出名。
提起夜市,不能不溯本求源。早在東漢時,就有“夜市”雛形,始稱“夜”;唐代正式出現(xiàn)“夜市”;到宋代,東京汴梁夜市便已初具規(guī)模,達到“車馬闐擁,不可駐足”的程度。中國城市建筑布局發(fā)展到宋代已經相當完備,街坊界限明確,形成專一功能的商貿休閑小區(qū),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夜市的形成和繁盛,歷史有記載,宋太祖趙匡胤下令開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宋人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對當時分布在東京城內的州橋夜市、東角樓街巷、馬行街店鋪、相國寺萬姓交易市場等都有詳細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當時的夜市時間持續(xù)到三更盡,買賣物品以各種時令食品、風味小吃為主。不過由于沒有固定營業(yè)場所,所以攤主都用各不相同的叫賣聲招徠顧客。因為經營方法快捷,顧客享用方便,類似今天的快餐,所以頗受顧客歡迎。有些地方的經營品種已不僅限于飲食,衣飾、字畫等也入市交易。每天五更點燈,天明即散,人稱“鬼市子”。明清以來,京城變動,經濟中心也隨之轉移,開封雖不及以前昌盛,但在深夜街頭,仍可看到小吃攤上燈火閃爍,依稀可見往昔盛世夜景的蹤影。
時至今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旅游業(yè)的逐步發(fā)展,開封夜市得到充分繼承和發(fā)揚,成為開封的一大地方特色旅游資源,遐邇聞名。其中的鼓樓夜市尤值稱道,其場面之盛,品種之全,特色之豐,令人驚嘆不已,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海賓朋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鼓樓夜市位于開封市中心地域的鼓樓廣場,以廣場為主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地段為飲食區(qū),延及周圍四條街。在夜市各區(qū)中,尤以風味小吃區(qū)備受人們的青睞。據(jù)粗略統(tǒng)計,夜市的風味小吃品種有五六十個,分為面食類、餡食類、鹵燒類、油炸類、甜食類、湯面類。面食類有燴面、鹵面、鍋盔、燒餅、刀削面、杠子饃、缸爐火燒、油酥火燒等;餡食類有小籠包子、湯面餃、燒賣、煎包、合葉面、餡餅等;鹵燒類有黃燜魚、燒羊肉、醬牛肉、燒雞、桶子雞、風干兔肉等;油炸類有炸面蛹、馓子、麻花、炒涼粉等;甜食類有江米甜酒、沖藕粉、糖炙紅梨、花生糕、糯米餡、豌豆餡、麻糖等;湯面類有全牛湯、羊肉湯、肚肺湯、豆沫、油茶、胡辣湯等?芍^各色品種一應俱全,應有盡有。除此之外,這里還有許多慕名而來遷到開封落戶的其他的地方小吃,如著名的北京切糕、天津涼團、山西刀削面、浙江雞絲餛飩、四川麻辣豆腐、新疆烤羊肉、朝鮮什錦小菜等。這些各色小吃不僅是本地人的美食佳肴,而且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到夜市上一飽口福。
夜市里小吃很受歡迎,對后世影響極大。據(jù)考證:如今風靡于鼓樓夜市的火燒、馓子、炒涼粉、羊肉盒、灌湯包子、烤鴨、糖醋熘魚,即是當年宋都市場上的胡餅、環(huán)餅、湯餅、涼餅、肉餅、灌湯饅頭、鹵雞、魚演變而來。此外《東京夢華錄》中現(xiàn)有文字記載的燒、扒、煨、烤、煎、炒、烹、炸、蒸、熬、滑、涮、糟、醬、炙等29種熱菜烹調技藝,至今仍在鼓樓夜市中綿延不絕并發(fā)揚光大。
作者:黃守部文圖
(責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