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溝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確山縣竹溝鎮(zhèn),占地9.7公頃。陵園展出有烈士生平事跡即革命文物、文獻,紀念碑與1987年落成后,全國各地來此瞻仰憑吊者,年平均達兩萬余人次。青山綠水間,高高聳立的豐碑,像一座燈塔,將永遠指示了革命人民奮勇前進。竹溝革命紀念館建于1956年,周恩來總理為紀念館題寫了“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的匾牌。
竹溝是中國共產(chǎn)黨民主革命時期的一塊重要革命根據(jù)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震等同志在此工作和戰(zhàn)斗過?谷諔(zhàn)爭時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竹溝地委和新四軍竹溝留守處所在地和新四軍二、四、五師和三、七師部分骨干的發(fā)祥地,被譽為 “革命搖籃 ” 、“小延安 ” 。
竹溝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仇視, 于 1939 年 11 月 111 日制造了駭人聽聞的“ 竹溝慘案”殺害抗日軍民200余人。全國解放以后,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準動工興建竹溝革命烈士陵園。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文革結(jié)束后,經(jīng)國家主管部門批準, 投資 745萬元進行復建。1984 年 11 月 14 日 ,經(jīng)國務院批準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竹溝陵園舉行 ’竹溝革命紀念碑 ’ 動工儀式,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碑名。1986 年 10 月 1 日 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于 1987 年 4 月落成后,當被定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委、省政府于 1988年 10 月 10 日 在竹溝隆重舉行“竹溝革命紀念碑”落成典禮,參加典禮儀式的有省、地、縣黨、政、軍領(lǐng)導及在竹溝戰(zhàn)斗過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當?shù)厝?600 多人。1993 年 5 月,竹溝革命烈士陵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1998年,在紀念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60 周年暨劉少奇誕辰 100 周年之際,陵園多方籌資 75 萬元重新布置了“竹溝慘案 ”和“中原烽火”兩大陳列廳,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xiàn)了當年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及斗爭場面 , 充實了褒烈育人的內(nèi)容。成為河南省和濟南軍區(qū)黨員干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
陵園大門是一座仿古牌樓式建筑,“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因名出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陵園廣場兩側(cè)建有東、西兩個展廳。
東展廳《竹溝慘案》。序廳是李先念為竹溝革命烈士凌園題詞。展廳內(nèi)容分為七部分;一、撤離竹溝。主要內(nèi)容: 1 、劉少奇率中原局撤離竹溝 ( 油畫 );2 、劉少奇撤離竹溝的指示;3、劉少奇率中原局撤離竹溝的路線圖。二、風雨欲來。主要內(nèi)容:1 、指令 2、密函等。三、拂曉槍聲。主要內(nèi)容:1 、耿明軒進攻竹溝命令;2 、奮勇阻擊 ( 油畫 ) 3 、勝利突圍( 油畫 ) 。四、竹溝慘案。主要內(nèi)容:1 、竹溝慘案要圖 ;2 、血腥屠殺 ( 油畫 ) 等。五、著名烈士簡歷。六、竹溝革命烈士英名錄。七、毛澤東同志褒揚先烈的語錄等。
西展廳《中原烽火》。序廳主要有毛澤東子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展廳內(nèi)容為:1 、前言,簡述竹溝革命垠據(jù)地歷史地位,竹溝出兵路線圖,中原局轄區(qū)圖,新四軍二、四、五師和三、七師發(fā)展示意圖;2 、在竹溝戰(zhàn)斗和工作過的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劉少奇、李先念、張愛萍、張震、方毅、張到夫;3 、竹溝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始人:王國華、周駿鳴、張星江、仝中玉;4 、省部級黨政領(lǐng)導人:朱理治、陳少敏等 43 人;5 、人民軍隊將領(lǐng):徐海東等大將,張愛萍等上將,王必成、方正平等中將 16 人; 王世仁、王紹淵少將等 52 人; 未授銜的軍職干部:萬一夫、毛世昌等 28 人;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范文瀾、劉峴等 5 人;地級黨政軍干部:霍俊亭、萬書才、鄧德春等71人;6 、歌曲《竹溝山水美名傳》。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