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包計劃 桂林主要的購物地點是中山中路中心廣場一帶,這是桂林市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各種商場、專賣店、個體經(jīng)營店都集中在這條兩千多米長的路上。晚上七點之后,從百貨大樓到微笑堂路段禁止車輛通行,開辟成臨時步行街,增設了名目眾多的流動夜市攤點,林林總總,惹人駐足。 推薦小店 依仁路上有兩家小店很有味道,一家叫“撲蝶兒”,專賣各種式樣的布藝包包,很有個性;另一家叫“鐵木真”,專賣形態(tài)各異的鐵藝制品和其他裝飾品、小飾物,在八桂大廈也有分店。 不可不買 繡球 廣西特有的工藝品,是壯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每到農(nóng)歷三月初三,壯族的姑娘、小伙們便會聚在一起對歌,通常姑娘們站在竹樓上,與樓下的小伙子們對唱山歌,當姑娘看見自己中意的小伙,就會把繡球拋給他,如果妹有意郎也有情,小伙子就可以大膽地去和姑娘約會了。在商店買繡球最好買手工繡的,雖然比較貴,但是十分精致,有的繡著花鳥,有的繡著“吉祥如意”的字樣,很有民族特色。 桂林三寶:辣椒醬、豆腐乳和三花酒 桂林辣椒醬的特點在于它是又辣又香,很下飯;豆腐乳細膩滑嫩,口感很好,在攜帶時要注意不要過于晃動,否則會散掉;三花酒是白酒,酒味醇香,度數(shù)挺高的。 沙田柚、羅漢果、馬蹄 陽朔沙田柚個大味甜水分多,有消痰潤肺的功效;羅漢果是廣西特有的,消痰止咳,有很高的滋補作用;桂林馬蹄個大味甜汁多渣少,很爽口。 大飽口福 米粉 在桂林一提吃,首先想到的就是米粉。米粉是桂林人的傳統(tǒng)食品,很多土生土長的桂林人一天不吃米粉就會覺得不舒服。米粉有很多種吃法,最傳統(tǒng)的是馬肉米粉,最普遍、最受歡迎的是鹵菜粉:白嫩細滑的米粉上鋪著幾片厚薄均勻的鹵牛肉,淋上香油和鹵水(這是桂林米粉味道獨特的關鍵因素),撒上蔥花、油炸花生米或者黃豆,喜歡的話還可以加上辣椒末和骨頭湯。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米粉店,味道比較正宗的店有: “石記米粉”,解放西路微笑堂商廈北面,每天早上吃早點的場景很壯觀。 “又益軒”,解放西路與太平路交會處,有馬肉米粉。 “味香館”,微笑堂對面,有米粉宴,即米粉的滿漢全席。 馬蹄糕 在大街小巷常會看到婦女站在一輛小推車旁,車上有一個高壓鍋,鍋的出氣嘴那里放有一個木制的模子,里面做的就是馬蹄糕。它是用馬蹄粉做的,味道很甜。 板栗粽 桂林的粽子不同于北方的棗粽、豆沙粽,它是咸的,通常是包裹形,也有錐形,中間是一大塊肥瘦相間的豬肉,還嵌有板栗、紅豆或花生。 恭城油茶 桂林很多縣都有油茶,以恭城縣的最有名。將專門做油茶的茶葉放在木制的鍋里,加上湯后用木制的錘子邊捶邊煮,吃的時候還在茶里放入米花、油炸花生米、油果、蔥花,據(jù)說能驅(qū)寒治感冒呢。 荔蒲芋扣肉 桂林的特色菜,它的美名遠揚是托了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福。味道極好,但是稍顯油膩。 啤酒魚 最正宗的還是要到陽朔吃,據(jù)說只有用漓江的水才能做出美味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