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祖·宋氏雙杰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4/12/29 8:44:3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
杞縣位于河南省開封市東部,地當沖要,人口稠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商湯時期命名為杞國,后代歷史上又有雍丘、圉、外黃的名稱。杞縣作為古城開封的一個縣區(qū),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境內有竹林仰韶文化遺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杞縣在歷史上既是政治要地又是戰(zhàn)略要地,史書上很多重大事例記載中都有杞縣的痕跡。
翻開杞縣歷史,就像翻開一個塵封許久的寶盒,歷史上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就像一顆顆跳動的明珠。現在,就讓我們打開寶盒,一覽那些五光十色的明珠吧!
伊尹
從杞縣縣城西行,有一個叫空桑的村莊,在村口一排白楊樹葉的掩映中,有一塊褐色的標牌,上面寫著4個大字——伊尹故里。僅看這塊不起眼的標牌和通往村中那條細細的小路,估計很少有人能想到有一位在歷史上頗負盛名的大人物出生在這里。如果大家對伊尹這個名字不太熟悉,那就先介紹一下他的諸多頭銜吧!
他被稱為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第一個賢能相國、元圣、帝王老師,除了這么多政治頭銜外,他還有華夏“烹調之圣”“烹飪始祖”“廚圣”和“中華廚祖”的榮譽頭銜。他就是夏商的廚師宰相——伊尹。
伊尹的成長史充分證明了一句話,“英雄不問出處”。從一名奴隸到一個輔佐四代帝王的宰相,他用他的傳奇人生向世人說明了金子總是要發(fā)光的。
夏朝時期還是奴隸社會。伊尹的母親是一名善良的采桑女,每天在伊河旁邊辛勤勞作。在伊尹出生前的夜里,這位采桑女做了一個夢,一位神仙告訴她說:“臼出水而東走,毋顧。”也就是說:“你家的舀將要不斷出水,你往東走,不要回頭。”第二天,她果然發(fā)現臼內水如泉涌。這個善良的采桑女不忍獨自逃生,她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待她和鄉(xiāng)鄰逃出10公里地時,她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原先的村落已成為一片汪洋。因為她違背了神人的告誡,身子在扭頭的一瞬間化為空桑樹。鄉(xiāng)鄰在空桑樹中發(fā)現一個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有莘王命家用奴隸廚師撫養(yǎng)他,并給他取了名字叫伊尹,也就是伊河旁邊的意思。
伊尹跟著這位廚師不但學會了精湛的廚藝,而且他天資聰穎,又用功讀書,他的學問越來越淵博。伊尹的名氣越來越大,另外一個諸侯湯王非常賞識他的才能,只是有莘王惜才,不愿意放他走。后來,湯王想了一個妙招,他取了莘王的女兒當妃子,伊尹被當做嫁妝一起“陪嫁”過來。
剛到湯國時,伊尹仍然是廚師的身份。隨著湯王與他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的才識也越來越得到湯王的肯定。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伊尹提出的治國理論,他說:“治國如同烹飪,關鍵在于火候和調味,火候要適中,佐料要放得適中,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弄清主次、先后順序,掌握好分寸,才能夠政通人和,國家才能治理好。”
與此同時,當時最大的國家君主夏桀并沒意識到商湯的日漸強大,夏國賦斂無度,萬民甚苦,對民眾及所屬國部落進行殘酷的欺壓與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伊尹看到夏朝氣數已盡,就用“割烹”作比喻向湯王建議“討伐夏桀、拯救人民”。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此時商湯的力量已經足夠壯大。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湯打敗了夏桀的軍隊,攻破當時的都城洛陽,活捉了夏桀,后來把他放逐到南方活活餓死,夏王朝從此滅亡。諸侯一致擁戴賢德的商湯做天子,在夏王朝的廢墟之上,一個新的王朝——商朝建立了。
在商代的政壇上,伊尹先后協(xié)助商湯、外丙、仲壬、太甲四位商王,他常用“明德則天下存,失德則天下亡”的歷史教育商王。第四位商王、湯的孫子太甲即位后,不修德政、胡作非為,伊尹把太甲流放到他爺爺湯王的葬地桐宮,令其重新學習湯的典刑,思過反省。而國家則由伊尹親自攝政,接受諸侯的朝拜。3年后,太甲悔過自新,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來,還政給他,自己告老還鄉(xiāng)。經過這次變故,太甲勵精圖治,商朝統(tǒng)治重新穩(wěn)固下來。太甲以知錯能改,致商太平,被商族后人尊為“太宗”,這是歷史上唯一的“以臣放君”的故事。在《孟子·盡心》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有人問:“賢人作為人臣,君主不好,就應該將他放逐嗎?” 孟子說:“有伊尹那樣的胸懷和忠誠,就可以;沒有伊尹那樣的胸懷和忠誠,那就是篡位了。”這也是“伊尹之志”的由來。
在伊尹的努力下,商代前期國家機器、政治制度臻于完善,社會也比較穩(wěn)定,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發(fā)展。他為商朝理政安民60余載,治國有方,世稱賢相,伊尹死于第五位商王沃丁時,時年130歲。
伊尹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也在醫(yī)藥、廚技等領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五味調和”和“火候論”,開中華飲食烹飪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為“烹飪鼻祖”“廚圣”,并且他道德高尚,足以為后世所效法,被后人尊稱為“元圣”。
宋庠與宋祁
有句古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文壇歷史上,才華卓著的父子、兄弟有很多,比如曹操和曹丕、曹植,蘇洵和蘇軾、蘇轍,還有漢朝末年的蔡邕和蔡文姬父女。除此之外,宋朝年間雍丘(今杞縣)的宋庠、宋祁兩兄弟也是其中一例。兄弟二人同樣學富五車,但性格迥然不同,哥哥宋庠忠厚老實、節(jié)儉清貧,弟弟宋祁卻風流倜儻、豪放不羈。兩人強烈反差的性格在歷史上留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宋仁宗天圣初年,宋庠、宋祁兩兄弟進京趕考,有一天趕考途中忽遇大雨,兩人急忙躲到一家客棧。宋庠正在門口看雨的時候,看見一大團螞蟻被困在一個水洼里,馬上就要被雨水淹沒了。宋庠就用一片竹片放在那團螞蟻旁邊,螞蟻像過橋一樣全都順著這片竹片過了水洼,爬到了安全的地方。
第二天雨過天晴,兩人趕到京城,恰巧遇見一位相識的僧人。那僧人曾給兩人看過相,那時他說宋祁有狀元之相,以后會飛黃騰達,宋庠則仕途一般。這次見了兄弟二人,他大吃一驚,對宋庠說:“你的面相比以前變了很多,好像救過千萬性命一樣,這次考試,有狀元之相。”宋庠說:“我哪有救千萬性命的本事?只是昨天救了一團螞蟻而已。”僧人說:“螞蟻也是性命,做了這件事你也會和你弟弟一樣考中狀元。”兩兄弟以為他胡言亂語,一年只有一個狀元,怎么會兩個人同時考中狀元呢?
考試結束,主考官發(fā)現宋庠、宋祁二人的文章同樣精彩絕倫,一時無法判斷高下。當時的章獻太后聽說了此事,便親自審閱二人的文章?戳撕芫茫鋈话l(fā)現宋庠的試卷上一個玉字少了一點,成了王字,她認為這是個瑕疵,提筆擬定宋祁為狀元。剛在宋祁的卷子上面提筆寫完第一名,她又發(fā)現玉字的那一點不少了,仔細一看,是個螞蟻爬上考卷,剛好爬到那一點的位置。她隨手將螞蟻拂去,不一會兒,螞蟻又爬上去了。一連三次,太后意識到宋庠一定對螞蟻有恩,這是螞蟻來報恩了。太后被這件事所感動,她又改變主意,決定宋庠為狀元,她在宋祁第一名的“一”字上畫了一豎變成“十”字,這樣宋祁就成了第十名。這就是傳說的“一榜兩狀元”的故事。
宋庠曾經兼任史館修撰、知審刑院,當時密州有一個依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名叫王,他私自釀酒,違反法律。他的鄰居一家看不慣他的這種行為,一家四口去捉他見官。王命令家仆將四人全部打死。后來,這件事情被官府發(fā)現,但因為有宰相陳堯佐的庇護,州官只將王的奴仆判了刑,王仍然逍遙法外。剛正不阿的宋庠知道了,不顧宰相的情面,派人將王抓捕,并判了死刑,當地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宋祁不但才華橫溢,相貌也很俊朗,頗受年輕女子的歡迎。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宮中的幾輛華麗的車子經過,車內坐的都是皇上的嬪妃佳麗。其中一輛車中的女子看到宋祁,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小宋也”。宋祁聽聲回看,看到一個俊俏女子坐在車內飛奔而去。從此之后,他像得了相思病一樣,一直思念那個喚他的女子,還寫了《鷓鴣天》表達相思之意: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劉郎已恨蓬山遠”指的是東漢劉晨和阮肇入天臺山采藥,迷路后遇見兩名仙女,并且被兩名仙女邀請到家,住了半年才下山。后兩人又入山尋找二仙女,已經找不到了。蓬山即蓬萊仙境,這里借指所愛之人的居住之所。
宋仁宗聽說了這件事,便召集后宮所有佳麗細問那天是誰喊了宋祁,一個俊俏女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出來說:“那天服侍過御宴,在路上見到宣翰林學士,便喊了一聲。”宋仁宗當即把宋祁喊了過去,宋祁心想,自己一向風流不羈,這次調戲宮中嬪妃,一定是闖下大禍了。沒想到,宋仁宗卻笑著對他說:“蓬山不遠,現在就站在你的眼前。”自此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談。
宋庠和宋祁兩人都是因為文章、才學而顯名于世,宋庠著有《別集》40卷、《國語補音》3卷、《紀年通譜》12卷、《尊號錄》1卷等。宋庠死后,縣人將其祭祀于鄉(xiāng)賢祠,后又祭祀于五狀元祠,位列第二。宋祁著有《宋景文集》百卷、《唐書》150卷、《大樂圖》1卷等。所著《木蘭花》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名句,人稱他為“紅杏尚書”。宋祁死后,縣人將其祭祀于鄉(xiāng)賢祠,后又祭祀于五狀元祠,位列第三。
歷史是人民的歷史,所以,杞縣輝煌的歷史不僅僅是因為走出了一些名垂史冊的人,更是因為千百年來默默無聞的歷代百姓。也許他們的一生在歷史上毫無痕跡,但沒有他們,又何來那些歷史留名的人呢?
(作者: 責任編輯:劉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