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紋出胎骨,天然去雕飾”,作為我國瓷器中的一道奇觀,絞胎瓷源于唐朝,興于宋朝,它胎中帶有花紋,釉色透明,花色斑駁,自然天成,表里如一,被稱為“瓷中君子”,在北宋時就享有盛譽。而焦作市當陽峪瓷窯也因燒制的絞胎瓷品質(zhì)最高、品種最全,被譽為絞胎瓷之鄉(xiāng),與景德鎮(zhèn)、德化、耀州并稱中國“四大瓷都”。如今,在七賢民俗村由青磚藍瓦、古木門窗建成的“非遺”街道里,一座名為“瓷語林”的四合院中,收集了我市多家從事絞胎瓷生產(chǎn)企業(yè)制作的精美絞胎瓷?粗@些閃爍著異樣光芒的絞胎瓷,令人不由自主地走進“瓷語林”,感受我市絞胎瓷獨有的文化氣息。
千年古藝今朝復生
“鳳繞花瓶放異彩,疑是仙鳥鳳飛來。洛陽牡丹瓶上開,花香透過里中外。”宋朝詩人王東的一首絞胎贊,讓我們感受到了其獨特的魅力。作為中國陶瓷中的璀璨明珠,絞胎瓷自唐代開始燒制,北宋時絞胎瓷在焦作當陽峪實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其巧妙的構思,變化無窮的紋理,可謂花紋出胎骨、天然去雕飾,征服了無數(shù)愛瓷人。
然而,北宋“靖康之變”以后,由于戰(zhàn)亂,當陽峪瓷窯燒制中斷,工匠四散,精美絕倫的絞胎瓷技藝從此失傳,迄今已近千年。宋代絞胎瓷存世僅有60多件,現(xiàn)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及美國、泰國、日本、新西蘭等國家的博物館里。
雖然絞胎瓷久負盛名,但是由于失傳已久,除了業(yè)內(nèi)人士,幾乎鮮有人知。將絞胎瓷藝術重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焦作人責無旁貸。如今,失傳近千年的絞胎瓷在焦作重獲新生,我市許多有志的藝術家和當陽峪陶瓷愛好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復古絞胎瓷工藝創(chuàng)作中。
如今在焦作,做絞胎瓷的企業(yè)有11家,上規(guī)模的有五六家。其中,從事絞胎瓷生產(chǎn)的人基本上分復古派和創(chuàng)新派。復古派立志要復原宋代絞胎瓷神韻,他們堅守傳統(tǒng)絞胎瓷的制作工藝,甚至主張用木柴或煤炭進行燒制,完美地再現(xiàn)當陽峪古瓷文化的特有意韻;而創(chuàng)新派,則提倡在繼承絞胎瓷傳統(tǒng)和確保其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大膽引進其他藝術門類的經(jīng)驗,在造型、釉彩、燒制工藝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
表里如一藝術孤品
在“瓷語林”中,放眼望去,滿目盡是絞胎瓷器。這里收集了今古軒絞胎瓷、孟家瓷坊絞胎瓷、福盛坊絞胎瓷、天藝絞胎瓷、畢家寶坊、國禮絞胎瓷坊等我市眾多絞胎瓷企業(yè)的精品之作。
這些精美的絞胎瓷,似玉柱、似寶瓶、似銀盤、似花屏、似織錦,更有許多人物、生靈的造型栩栩如生。若定神凝視,這些瓷器仿佛會動,就像是一群活潑的女子捧著畫作、捧著雕塑、捧著書法、捧著不可言說的意境,款款而來,亂花迷眼。
此時,一個外地旅游團來到七賢民俗村的“非遺”街道參觀,當他們走到“瓷語林”門前時,立刻就被滿屋各式各樣的絞胎瓷吸引,紛紛走進來欣賞。當有游客問及這些絞胎瓷藝術品與其他瓷器的區(qū)別時,“瓷語林”的工作人員娓娓道來,詳細講解絞胎瓷的前世今生。隨后,工作人員拿出專門展示絞胎瓷藝術效果的瓷片。通過對幾片絞胎陶瓷瓷片的觀察,可以看到瓷器內(nèi)部的紋路,與外部渾然一體,可謂表里如一。
孟子說:“君子本色,表里如一。”表達了對君子本色的尊敬與欣賞。而絞胎陶瓷內(nèi)外相通、表里如一的特點,正是古時文人雅士“君子情懷”的象征。歐陽修有名言:“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而絞胎瓷“表里如一”,可投清流,自然為君子所追捧,套用歐陽修的話,“表里如一,此君子之瓷也”。
同時,絞胎瓷也“絞”出了無窮變幻,它是將不同的胎土像絞麻花一樣絞制,最終呈現(xiàn)一種特別的風貌。通常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泥依次疊合,經(jīng)擰扭、絞揉成團,拉坯成型,澆一層透明釉,燒制而成。
由于泥坯絞糅方式不同,紋理變化亦無窮,絞胎瓷的表面呈現(xiàn)木理紋、羽毛紋、草編紋、花卉紋、麥穗紋、漩渦紋、放射紋等形態(tài),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jié),有的如山巒疊嶂起伏不定,構思奇巧,變化萬千。紋樣具有自然、質(zhì)樸、靈動的特點,有行云流水那樣的感覺。它往往與畫線填彩、拼貼及鑲嵌工藝一起使用,使制作出來的器物紋飾非常精美漂亮,形成獨具一格的裝飾效果,獨步陶瓷之林,成為中國陶瓷大觀園中唯一一種以胎體裝飾陶瓷器物的藝術奇葩。此外,絞胎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紋樣難以重復,幾乎每件瓷器都是藝術孤品。
古法新派魅力獨特
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前來“瓷語林”參觀,看絞胎瓷的融合之美,聽絞胎瓷前世今生的故事,流連于絞胎瓷的世界里。
這神秘窯火走過千年,在今天的陶瓷家族中仍然熠熠生輝、獨領風騷。無論是絞胎瓷的有序傳承,還是絞胎瓷藝術作品具備的實用性、藝術性、稀有性來看,絞胎瓷都有著獨特的魅力。
看古法絞胎瓷,白泥與黑泥兩種顏色的瓷土,互相糅合,互為生化,在機輪運轉帶動下,在無窮無盡的運動之中,產(chǎn)生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卉、人物、鳥獸、蟲魚及日、月、星、辰等萬物,其神韻自然。無雕琢跡象,無造作而渾然天成,謂之“造化”。這種藝術思想境界,貫穿了中國道家文化思想的太極之理,黑白二泥,陰陽二氣,互為互動不斷演化,產(chǎn)生了萬事萬物。有意無意之間,造化著萬物的生趣。創(chuàng)作中求自然、求真趣,返璞歸真的道家思想境界,即在此充分得以體現(xiàn)。也是藝術家不斷追求完美人格,凈化心靈,達到一種純真自然超脫的藝術境界。這種脫俗飄逸的人格美,也是人們寄托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以及對人生真諦不斷探索。啟悟先天之靈性而大智大慧,先覺于天地萬物之理。世界萬物,天地之間是一個非常豐富多彩的美妙圖畫、多彩的世界。
觀新派絞胎瓷,除了用兩種色泥相間糅合生化之外,用多彩的色泥,互相糅合、諧調(diào)、運動中而呈現(xiàn)出各種圖畫,形象自然生動,天然無琢。其妙趣旨在天真、意境深遠,深得中國傳統(tǒng)書畫之妙意。絞胎藝術瓷的這種遷想妙得,師法自然之靈機,造就了當代當陽峪絞胎瓷藝術的稀世珍品,堪稱國寶。這種黑與白、紅黃蘭等多彩融合,加之土火的有機結合,熔煉冶化至純青之境,而后至化境,化生而成的山川、河流、人物、鳥獸,這便是當陽峪絞胎藝術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非遺魅力當代傳承
看著“瓷語林”滿屋落梅驚風、淡淡如菊的絞胎陶瓷,正如高風亮節(jié)的君子。歲月會讓表面的美麗紋飾變得斑駁,而永遠不會被磨蝕的,是純粹的內(nèi)在與不滅的風骨。
對于絞胎瓷,陶瓷考古學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葉喆民稱贊說:“絞胎瓷因為表里如一,被稱為‘瓷中君子’;又因為每一件絞胎瓷的紋飾不盡相同,而被詮釋為‘君子和而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絞胎瓷所體現(xiàn)出來的東西,就不僅僅是地域的文化,也是我們民族的文化,最終會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
此外,《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中也有對焦作絞胎瓷的記載:“當陽峪窯,宋代北方民間瓷窯。窯址在河南修武當陽峪,故名。”絞胎瓷釉色光潤瑩亮,裝飾技法有刻花、半畫半刻、填彩、三彩式絞胎等,其中以絞胎技法最具有當陽峪窯的獨特風格。而在焦作當陽峪,現(xiàn)存大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是我國目前現(xiàn)存三大窯神碑之一,記載了當年當陽峪窯業(yè)之繁榮。碑文記述立廟之因:“……遂益蜀日發(fā)徒,遠邁耀地,觀其位貌,繪其神儀,而立廟像于茲焉。”“世利茲器,埏埴者百余家,資養(yǎng)者萬余口……”由此可見當陽峪窯場繁盛之狀況。
絞胎瓷作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做到表里如一、內(nèi)外通透、一瓷一品、無法復制的陶瓷品種,是一個手工藝術品。
曾記得,日本有一個名叫小山富士夫的古陶瓷學家,寫過一篇題名為《北宋的修武窯》的文章,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修武窯是被人遺忘的窯,在北宋沒有像修武窯那樣風格富有變化、紋樣優(yōu)秀、色彩豐富的窯。就拿當陽峪窯風格的代表作品白地黑剔花來說,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同樣花紋的東西。”現(xiàn)在,當陽峪絞胎瓷被學界和收藏家極為推崇,稱之為“天下之絕工”。老一代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在《談當陽峪窯》中說:“我以為在黃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陽之定,臨汝之汝外,沒有一處足與當陽相媲美。”
確實,絞胎瓷天生就是讓人去想象的。這些泥土,一旦攪動起來,絞動開來,就靈動,就幻化。它成為人形,或撫琴長嘯,或寒江獨釣;它鋪張成風景,或小橋流水,或大漠孤煙;它盤曲而為滿身云煙的“中華龍”,它馥郁而為與昆蟲相伴的“碩果”。
如今,絞胎瓷之美已被世人熟知。200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美術》課本,我市楊峽先生的絞胎瓷藝術作品《花器》、柴戰(zhàn)柱先生《碩果》被收錄。而在“瓷語林”中,你不僅能欣賞到《碩果》《天地悠悠》《峪中藏寶》《承華羽翼》《中華龍》《玉壺春》《清明上河圖》《太極之韻》等絞胎瓷精品,還能同絞胎瓷大師學習絞胎瓷技藝。
千年古瓷煥發(fā)新顏
感受了絞胎瓷的文化,領略了絞胎瓷的美,其實,當今的絞胎瓷還有一層意境,那就是創(chuàng)新。
絞胎瓷的創(chuàng)新,不僅僅在燒制工藝上,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造型創(chuàng)新。在“瓷語林”的新型絞胎瓷中引入了彩繪、浮雕、透雕、書法等多種藝術手段,使絞胎瓷獲得了更大的藝術表現(xiàn)力。
“瓷語林”中有仿古絞胎瓷、絞胎絞釉瓷、絞胎蹄花瓷、絞胎鏤雕瓷、絞胎雕塑瓷,還有絞胎和生活相結合的比如茶具、酒具、文具、餐具等這些藝術生活化的瓷種。
其中,精美的茶具配上絞胎瓷靈動的花紋,再加上無縫的工藝,看之使人賞心悅目。試想,用此茶具,煮茶品茗,養(yǎng)心調(diào)息,以使精光內(nèi)斂,隨手把玩,感悟絞胎陶瓷文化,既能養(yǎng)心又能韜光養(yǎng)晦,一生受用不盡。
如果說絞胎瓷具受到中老年人喜愛的話,那么,絞胎瓷飾品則會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在“瓷語林”一處專門的柜臺里,放置了許多由絞胎瓷制成的手鐲、項鏈、手串、掛件等很符合時代潮流的飾品。其精美程度完全不亞于文玩市場里任何飾品,而且由于其獨一無二的特性,一定會成為年輕人佩戴的新寵。
如今,“瓷語林”將我市眾多絞胎瓷精品收集一堂,就是要向所有來參觀的游客展示我市獨特的絞胎瓷文化。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講,焦作人就要站在對歷史負責的高度,傳承和復古,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實現(xiàn)高端藝術品與產(chǎn)品復制大眾化的相互融合,走出一條用藝術品帶動產(chǎn)業(yè)化的新路子,使絞胎藝術瓷與焦作的太極文化、山水文化、懷藥文化一同走向世界。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