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禹州市舊州衙西,古鈞名街北口矗立著一座亦亭亦臺的古建筑,今人說它是古鈞臺,志書記為啟筮亭。
《水經(jīng)注》載:“潁水經(jīng)上棘城南(今禹州市朱閣鄉(xiāng)南趙莊村)有潁水支流所出。其故瀆經(jīng)三封山北,渠中有泉出焉,為之嵎水。東經(jīng)三封山,東南歷大陵西。陵上有啟筮亭,夏啟曾享神于大陵之上。”這個啟筮亭亦稱古鈞臺。
啟筮亭,是夏王朝國家政權(quán)傳承的標志,是中華民族四千年前進入文明時代的實物佐證,是我國罕見的上古遺跡,是夏啟舉行“繼位大典”的地方。《竹書紀年校正》曰:“元歲癸亥,帝(啟)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啟筮亭),諸侯從。”《有夏志傳》曰:元年丁亥,鈞臺之會諸侯,九州之牧與各國之君長皆來朝會!吨袊ㄊ贰芬舱f:“夏后襲位以后,召集眾部落酋長,在鈞臺大宴會,表示正式繼位。這次國宴參加享禮者“執(zhí)玉錦者萬國”,俗傳為八百諸侯,每位諸侯席前擺5個筐,5個豆(高腳盆),5個銅鼎,里邊滿載美味佳肴,還有大壇小壺的秫酒佳釀。席前還有龐大的樂隊演奏“九樂”、“九韶”,表演“干戚之舞”。使四方諸侯感受到了當時先進的中原文化和夏王朝強大的軍事實力。許多諸侯不得不從內(nèi)心深處對夏王朝表示臣服。就是在這次饕餮大餐之后,中華文明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建立,華夏五千年文明史就從這片熱土開始。
滄海桑田,歷經(jīng)戰(zhàn)亂,故亭臺已蕩然無存,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禹州知州于國壁,在禹州城之西北角重建古鈞臺。清光緒年間有重修一次,臺形長方,正中建一拱洞口,臺上建有亭殿一座,洞口兩側(cè)嵌有磚刻楹聯(lián),乃黃璟所題:“得名始于夏,懷古幾登臺。”頗為嚴謹,以其年久失修,1991年禹州市人民政府撥款進行重修,重修后的啟筮亭臺,古樸典雅,宏偉壯觀,更加顯現(xiàn)了禹州古老的歷史文化底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