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顛沛流離的幼年
http://www.zfkbjt.com 添加時間:2018/4/12 9:03:45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農歷十月十七,陸游在一條船上呱呱墜地,自此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活。
陸游出生之前,他的父親陸宰擔任淮南路轉運副使。陸游快要出生的時候,陸宰接到調令,要去京西路當轉運副使;茨下吩诨春右阅,京西路在開封以西,從淮南路到京西路, 必須先渡過淮河,然后再沿著汴河逆流而上。
陸游回憶道:“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予生淮上,是日平旦,大風雨駭人,及余墮地,雨乃止。”陸游還有一首詩描述當時的場景: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沒蛟鼉亂入船。
白首功名無尺寸,茅檐還聽風雨眠。
根據(jù)他的詩和他的回憶,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那時是深秋天氣,氣溫驟降,寒流襲來,狂風從北往南刮,呼呼作響,急雨如瓢潑,鋪天蓋地,本來平靜如波的淮水掀起滔天巨浪, 浪花潑濺到陸游一家乘坐的官船上。水手忙著下帆,艄公忙著拋錨,男仆們忙著用空盆舀起灌入船艙的河水,一盆一盆往外潑。丫鬟們嘰嘰喳喳,跑前跑后,手忙腳亂地向接生婆遞送棉布、毛巾、剪刀、水盆、小褥子、小被子……
烏云密布,天色暗淡,一道閃電將風聲和雨聲撕開一道縫,將船頭映得一亮,隨即從天邊傳來“咔嚓”一聲暴雷。雷聲過后,小陸游出生了。
雨停了,風住了,陸游止住啼哭,吃過第一口母乳,這艘船再次起錨,駛入汴河,緩緩地向當時的首都開封駛去。
按北宋慣例,地方官接到調令,首先必須趕到開封述職。陸游一家抵達開封,陸宰將家小安頓到旅店里住下,自己去見宋徽宗。四天后,宋徽宗接見了他,督促他盡快到京西路上任,重點工作是籌備大量的糧草和軍餉,準備抵抗即將殺來的金兵。
陸游出生時的天氣很壞,時局更壞。金國的大軍在陸游出生十天前就浩浩蕩蕩開進了中原,一路上燒殺搶掠,攻城略地,把腐敗無能的北宋守軍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幾天工夫接連丟掉十幾個州縣,中原地區(qū)已經變成了一個正在嗤嗤燃燒的火藥桶,眼看著馬上就要爆炸了。一些怕死的大宋官員辭職的辭職,請假的請假,帶著他們的妻子孩子和貪污的錢財往南逃竄,爭取離中原地區(qū)越遠越好。
從河南到浙江
別的官員往東南逃,陸宰卻堅持往西北走,因為他有使命感,他不會在國家需要他的時候棄官逃跑。他完成述職,立即動身,將妻子孩子安頓在戰(zhàn)火還沒有延燒到的滎陽,然后就一個人赴任去了。
那時候,宋朝軍隊的戰(zhàn)斗力很差,根本不是金兵的對手,小陸游在滎陽住了不到兩年,北宋就滅亡了,連皇帝都做了金兵的俘虜,中原地區(qū)成了金國侵略者的天下。陸宰不愿意做亡國奴,趕緊去滎陽接家屬,全家逃往浙江老家。
陸游的故鄉(xiāng)是山陰縣,也就是現(xiàn)在的浙江紹興,那里沒有被金兵攻陷,仍然屬于大宋的地盤。紹興離滎陽有幾千里,陸游太小,沒法騎馬,一家人坐船出發(fā),走到不通水路的地方,只能上岸步行。
陸宰是朝廷命官,平;剜l(xiāng),可以乘坐官船,又大又安全;到了旱路上又可以乘坐官方的馬車和轎子,寬敞明亮,舒服無比,沿途不用擔心竊賊和土匪。北宋滅亡了,朝廷沒有了,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能從金兵鐵蹄下逃出來的都逃命去了,哪里還有官船、官轎?哪里還能享受得到朝廷命官的待遇呢?
不但享受不到官船官轎的待遇,陸宰的官員身份還給家屬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金兵專門對宋朝官員圍追堵截,好把他們截下來當漢奸,如果拒絕投敵,那就格殺勿論;沿途的土匪認為這些逃難官員身懷巨款,分別在水路和旱道上暗設埋伏,一旦被這些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劫匪逮住,丟掉財產是小事兒,還很可能丟掉腦袋;另外還有宋朝的敗兵,主將一投降,這些敗兵成了無頭蒼蠅,四處流竄,打家劫舍,比土匪還可恨,他們打不過金兵,卻打得過同胞,萬一陸游全家落到他們手里,照樣會死得很慘。
從滎陽一出來,陸游一家就碰到了金兵,好在陸宰讓全家人都化裝成了老百姓,躲過一劫。他們東躲西藏走到汴河,想雇船南下,卻找不到船,因為船只不是被金兵征用了,
就是被提前逃走的達官顯貴給占用了。后來好不容易雇了一艘破爛不堪的漁船,船老大又趁火打劫,狠狠敲詐了他們一筆錢。
陸家坐上這艘漁船,從汴河進入淮河,水面寬了,一陣大浪過來,差點兒把小船掀了個底朝天,陸宰和陸游的母親只好下船,抱著小陸游走旱道。旱道上的土匪多如牛毛,陸
家接連被打劫了兩次,隨身攜帶的錢財全被搜走了,堂堂官宦之家,一下子變成了窮光蛋。路上沒錢買飯吃,又饑又渴,渴了在路邊的溝渠里喝水,餓了就從倒斃的死馬身上割下一塊肉,生火烤著吃。天氣太熱,死馬發(fā)臭,陸游的母親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吃了一頓馬肉,食物中毒,上吐下瀉,幸虧陸宰懂得一點兒中醫(yī),在野地里找到了幾棵解毒的藥草,才幫陸游母親保住性命。陸游才兩歲,小孩子餓得快,哭喊著要食物,他爸爸只好用身上的袍子換來一些燒餅,讓陸游啃著吃。
不過當時最大的危險并不是沒飯吃,而是要躲避金國軍隊和宋朝敗兵的殺戮。全家人遠遠看見塵土飛揚,就以為當兵的騎著馬殺過來了,趕緊躲進草叢里,不敢喘一口大氣,更不敢生火做飯,以免讓那些惡魔瞧見炊煙。
小陸游和他的父母如此這般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半年以后抵達紹興老家。
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
人懷一餅草間伏,往往經旬不炊爨。
嗚呼,亂定百口俱得全,孰為此者寧非天!
這首《三山杜門作歌》是陸游晚年根據(jù)回憶寫的,描寫了他小時候遭逢國難、跟隨父母從河南逃往浙江的驚險歷程。
(作者:李開周 責任編輯:康玉方)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